-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理化学傅献彩第14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14.1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 憎液溶胶的特性 2、胶团的结构 2.胶团的结构 胶团的结构 胶团的结构 胶团的结构 胶粒的形状 胶团的形状 §14.2 溶胶的制备与净化 溶胶的制备 超声波分散法 1.2 凝聚法 2. 凝聚法 3.溶胶的净化 3. 溶胶的形成条件和老化机理 4.均分散胶体的制备和应用 4.均分散胶体的制备和应用 §14.3 溶胶的动力性质 1. Brown运动(Brownian motion) Brown运动的本质 2. 扩散和渗透压 2.1斐克第一定律(Fick’s first law) 2.2斐克第二定律(Fick’s second law) 2.3Einstein-Brown位移方程 2.4溶胶的渗透压 3.沉降和沉降平衡 高度分布定律 高度分布定律 高度分布定律 §14.4 溶胶的光学性质 1.Tyndall效应和Rayleigh公式 1.2 光散射现象 1.3 光散射的本质 1.4 Rayleigh公式 1.5 乳光计原理 1.6 浊度(turbidity ) 2. 超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粒子大小的测定 超显微镜的类型 §14.5 溶胶的电学性质 1. 电动现象 2. 电泳(electrophoresis) 界面移动电泳仪 界面移动电泳仪 显微电泳仪 显微电泳仪 区带电泳 区带电泳 区带电泳 区带电泳 区带电泳 区带电泳 区带电泳 3. 电渗(electro-osmosis) 4. 沉降电势和流动电势 §14.6 双电层理论和 电势 1. 平板型模型 2. 扩散双电层模型 扩散双电层模型 3. Stern模型 Stern模型 电势 电势 §14.7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 1. 溶胶的稳定性 2. 影响聚沉作用的一些因素 不同胶体的相互作用 3. 胶体稳定性的DLVO理论大意 4 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絮凝和稳定作用 §14.8 乳状液 1. 两种乳状液 3. 乳状液的不稳定性——分层变型和破乳 §14.9 凝胶 §14.9 凝胶 1. 凝胶的分类 2. 凝胶的形成 3. 凝胶的性质 两种乳状液——O/W型和W/O型乳状液 乳化剂的作用 乳状液的不稳定性——分层变型和破乳 两种乳状液——O/W型和W/O型乳状液 乳状液是由一种液体以极小的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种与其不混溶的液体中所构成 如果是“油”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称为水包油乳状液,用符号油/水(或O/W)表示 如果是“水”分散在油中所形成,称为油包水乳状液,用符号水/油(或W/O)表示 被分散的相称为内相,是不连续的;而作为分散介质的相称为外相,是连续的 确定乳状液的类型,一般有稀释法、染色法和电导法等几种 (1)稀释法:乳状液能为其外相液体所稀释 (2)染色法 (3)电导法:以水为外相的O/W型乳状液有较好的电导性能,而W/O型乳状液的电导性能很差。 将微量的油溶性染料加到乳状液中,若整个乳状液带有颜色,则是W/O型乳状液,如只有小液滴带有颜色,则是O/W型乳状液。 2. 乳化剂的作用 为了形成稳定的乳状液所必须加的第三组分通常称为乳化剂,是人工合成的表面活性剂。 (1)界面能量降低说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理论,主要有: 若 构成O/W型 若 构成W/O型 一般说来, 若乳化剂是憎水性的, 形成的是W/O型乳状液; 若乳化剂是亲水性的, 形成的是O/W型乳状液。 (2)乳化剂的分子构型影响乳状液的构型 一价金属皂形成O/W型,而二价金属皂,则形成W/O型 W/O型 O/W型 水 油 (a) 水 油 (b) (3)乳化剂溶解度的影响 定温下,将乳化剂在水相和油相中的溶解度之比定义为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比较大时,容易得到O/W型乳状液,分配系数越大,O/W型乳状液越稳定。 分配系数比较小时,则为W/O型乳状液,分配系数越小, W/O型乳状液越稳定。 溶解度规则比楔子理论具有更普遍意义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带电的介质通过多孔性物质或半径为1~10 nm的毛细管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渗。 外加电解质对电渗速度影响显著,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加,电渗速度降低,甚至会改变电渗的方向。 电渗方法有许多实际应用,如溶胶净化、海水淡化、泥炭和染料的干燥等。 在U型管1,2中盛电解质溶液,将电极5,6接通直流电后,可从有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课件天津大学.ppt
- 淅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第六节汽化与液化第一课时蒸发.ppt
- 淖毛湖农场学校一站到底一号题库2222.ppt
- 混凝土工程检测员培训讲稿周工.ppt
- 清华大学--分子动力学multi-bodysystemmoleculardynamics.ppt
- 清华大学c++课件-第六讲函数模板与类模板35310879.ppt
- 清华大学工物系课件电离辐射探测工程硕士课程51闪烁探测器.ppt
- 湖北省天门市蒋湖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 湖南大学工程热力学第五章热力学第二定律.ppt
-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树人学校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4doityourselfgrammar课件3新版牛津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