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改
无菌检查 药剂或药品经灭菌或无菌操作法处理后,需经无菌检验证实已无微生物生存,方能使用。 灭菌效果,应以杀死芽孢为标准。 法定的无菌检查法:包括试管接种法和薄膜过滤法。 (四)灭菌效力的检查方法与F0值 1. D值 D值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杀灭微生物数90%所需的时间。 微生物死亡速度属一级过程,即(研究结果): 当lgN0-lgNt=lg100-lg10=1时, D=t/(lg100-lg10)=t dN/dt = -kN lgNt= lgN0-(kt/2.303) 斜率 = -k/2.303 令斜率的负倒数为 D 值 ∴ D=2.303/k=t/(lgN0-lgNt) N0/Nt=10/1时,D=t D值因微生物的种类、环境、灭菌温度不同而异 影响因素 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D值。D值越小,证明微生物抗热性越弱。曝热时间较短即可杀灭九成。 同一微生物,曝热温度T越高,D值越低 D1 D3 D2 121℃ lgN 125℃ 115℃ 0 t 1 T↑,lgN下降得快,D小; T↓,lgN下降得慢,D大 环境条件(介质) 介质对D值的影响 嗜热脂肪 杆菌 T 介质 D(min) 121℃ 葡萄糖 2.4 121℃ 葡萄糖乳酸林格氏液 2.1 121℃ 注射用水 3.0 2. Z值 Z值:为D值降低一个对数值所需升高的温度数,即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10时所需升高的温度或在相同灭菌时间内,杀灭90%的微生物所需要提高的温度。 Z=(T2-T1)/(lgD2-lgD1)即D2/D1=10(T2-T1)/Z 当lgD2-lgD1=1时,即 Z=T2-T1 在不同温度下对特定的微生物在特定介质或环境中求得D值后,再计算Z值。 Z值通常在湿热灭菌时取10℃,在干热灭菌时取20℃。 Z值反应了微生物对热的敏感程度。 Z值越小,斜率越大,→T↑→D值变化大 Z值越大,斜率越小,→T↑→D值变化小 即Z值越大,此微生物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越弱,企图通过升高温度来加速杀灭微生物的效果就不明显。 3. F值与F0值 F(或F0)值可作用验证灭菌效果的参数。 F=?t∑10(T-T0) / Z ?t :是测量被灭菌物料温度的时间间隔(0.5-1.0分钟) T:每个时间间隔?t 所测得被灭菌物料温度 T0:参比温度(170℃) Z值取20℃,干热灭菌 F值:一系列温度T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力与参比温度T0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T0温度下的灭菌时间。(即整个灭菌过程的效果相当于T0温度下F时间的灭菌效果。) 灭菌过程中不同时间(min)灭菌物的温度(℃) 时间 0 1 2 3 4 5 温度 100 102 104 106 108 110 时间 6 7 8~38 39 40 温度 112 114 115 114 112 时间 41 42 43 44 45 46 温度 110 108 106 104 102 100 结果表明,上述灭菌程序46min的灭菌效果与121℃,8.40min的灭菌效果相当。 F0值 F0值为在一定灭菌温度(T)、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min)。 物理F0=?t?10(T-121)/Z 即F0是将灭菌过程(升温、恒温、冷却)中各种灭菌温度使微生物的致死效力转换为灭菌物品完全暴露于121℃使微生物致死的效力。 F0值的计算对于验证灭菌效果极为有用,当产品以121℃湿热灭菌时,灭菌器内的温度虽能迅速升到 121℃,而被灭菌物品内部则不然。 由于包装材料性能及其他因素影响而使升温度各异,温度即使很小的差别(如0.1-1)将对F0 值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要求测定灭菌物品内的实际温度,故用F0 来监测灭菌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F0 是将不同灭菌温度折算到相当于 121℃湿热灭菌时的效力,故F0值可作为灭菌过程的比较参数。 为了确保灭菌效果,还应注意两个问题: ①根据F0 =D121?(logNo-logNt),若N0越大,即被灭菌物中微生物越多,则灭菌时间越长,故生产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微生物的污染,应采取各种措施使每个容器的含菌数控制在10以下。 ②其次计算F0时,应适当考虑增加安全因素,一般增加50%,如规定F0为8分,则实际操作应控制F0为12分。 * 应用大于常压的水蒸气如1kg/cm2热压蒸气以15-20分钟,能杀灭所有细菌增殖体和芽孢。 * * * 滤过方式 常用二级过滤: 砂滤棒→垂熔玻璃滤器→微孔膜滤器 滤过动力: a.高位静压:压力稳定,滤速较慢 b.加压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