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探放130406工作面异常区安全技术措施参考.doc

探放130406工作面异常区安全技术措施参考.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放130406工作面异常区安全技术措施参考

探放工作面井上下物探异常区域 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况 我矿现采4#煤层工作面位于井田东北方向,根据周边相邻调查图纸资料显示,工作面北面为山西柳林联盛郭家山煤业有限公司,该工作面距相邻矿界处240米内为冲刷带,西面为掘进工作面,南面为13盘区西翼回风大巷、13盘区西翼轨道大巷、13盘区西翼皮带大巷,东面为采空区,该工作面对应上部为3#煤层3111、3109、3107、3105、3103采空区。 根据地面物探报告显示3#采空区2号相对低阻异常区位于工作面584m—664m范围内,具体位置在皮带巷621m—701m范围内上部左侧,该相对低阻异常区积水面积为9650㎡,积水量为3860m3;根据工作面物探全覆盖图纸资料显示,本煤层存在4处相对低阻异常区,邻近层存在1处相对低阻异常区。 上述六处相对低阻异常区对工作面正常回采造成威胁,属重大隐患,为防止发生水害事故,本着按照“预测预报、有采必探、先探后采、先治后采”探放水原则,使用ZYW-1200型煤矿用液压钻机对工作面内六处异常区附近进行探放。为确保探放水过程中的安全和施工技术指导,特制定本措施。 附图1::工作面巷道布置示意图 二、地质情况 (一)、地层 测区内地表大部分被第三系上新统(N2)、第四系上更新统(Q3)及全新统(Q4)所覆盖,基岩仅在沟谷中出露。测区内发育的地层由下至上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上第三系上新统;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的地层。现将赋存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与下伏上马家沟组地层整合接触。本组厚103.54~147.41m,平均124.16m。下、中部多为浅灰、灰白色角砾状泥灰岩、砾屑灰岩,夹薄层白云质灰岩及铝土质泥岩,含不稳定的近似层状、透镜状细晶石膏2-3层,石膏层厚1~7m,或为巨厚层状的泥灰岩、白云质灰岩与石膏层混生,并有纤维状石膏脉充填于不规则的裂隙中,石膏脉宽0.5~5m;上部为中厚~巨厚层状灰白、深灰色微晶石灰岩、薄层状黑灰色泥灰岩、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砾屑泥灰岩。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与下伏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本组厚16.29~39.00m,平均27.37m。下部为铁铝岩段,厚0~16.29m,平均4.29m,其底部为山西式铁矿,呈透镜状、鸡窝状,厚0~4.90m,一般为1m;上部为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深灰色铝质泥岩、粉砂岩夹灰色中至细粒石英砂岩、灰岩及煤层,灰岩0~3层,本段厚8.81~32.17m,平均厚21.70m。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本组以K1砂岩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厚81.02~116.76m,平均96.22m。本组可明显分为三段。 (1)下段(C3t1):由K1砂岩底至8-1号煤层顶,厚37.33~70.55m,平均52.70m。为一套灰至灰黑色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的碎屑岩段,夹0~2层不稳定的生物碎屑灰岩及薄层铝质泥岩,含煤3~5层,其中8-1、8-2、9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的主要煤层。 (2)中段(C3t2):由L1灰岩底至L5灰岩顶,厚25.66~57.76m,平均36.21m。岩性由3~5层灰色泥晶(微晶)石灰岩夹深灰至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和少量薄层粉砂至细砂岩和煤层组成。本段所含的煤层均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 (3)上段(C3t3):由L5灰岩顶界至K3砂岩底,厚0-13.93m,平均6.62m,为深灰至黑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夹薄层铝质泥岩和不稳定的6-1薄煤层。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底部以K3砂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为井田内另一主要含煤地层。全组厚42.89~79.92m,平均厚60.80m。岩性为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中至细粒砂岩,含煤3~5层,其中3、4号煤层为稳定可采的主要煤层。 6、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本组厚度66.12~102.18m,平均81.93m。底部以K4砂岩连续沉积于山西组之上。本组岩性为灰色、灰绿色、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及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偶夹薄煤线。K4砂岩厚度为0.55~21.70m,平均5.41m,岩性以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交错层理发育。 7、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以K6砂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本组地层残存不全。主要由灰色、灰绿色、紫红色、紫色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由下向上紫色色调渐浓。本井田仅残存下段、中段。 (1)下段(P2s1):主要为灰绿色、灰白色砂岩、粉砂岩与杂色、深灰色及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互层,厚121.00~156.90m,平均137.13m。下部K6砂岩厚1.25~23.57m,平均10.06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