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新农村建设(PPT-33页)
中国新农村建设 程国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010gcheng@ 报告提纲 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 为什么现阶段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与原则要求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 需要把握的农村政策和改革问题 中央三农方针政策 “重中之重” 2003年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首次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统筹城乡” 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002) 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五个统筹”之首的位置,要求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2003)。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十六届四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两个趋向” 论断(2004) 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要求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 十六届四中全会:“两个趋向”论断 “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2003年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对“三农”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2004年正式将此方针写入中央1号文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尽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农业农村新政:2003-2006 2003年: 围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 “多予少取放活”六字方针; 明确规定今后国家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 2004年中央1号文件 促进农民增收。 实行直接惠及农民的“三减免、三补贴”政策;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 对部分粮食主产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2005年中央1号文件 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对粮食主产县和财政困难县乡实行奖励补助; 对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提出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 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8个省(区、市)提前全部免征了农业税。 2006年中央1号文件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出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转向农村; 明确提出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义务教育; 要求用三年时间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延续了2600年的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为什么现阶段提出“建设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提法的由来 现阶段提出“建设新农村”的原因 新农村建设提法的由来 1919年 日本武者小路实笃以“劳动互助、共同生活、平等友爱”为宗旨,在日本九州成立了“日向新村”,发起所谓的“新村运动”。 1920年 周作人在《新青年》上宣布成立“新村北京支部”,在中国宣传并实践“新村运动”。 毛泽东也专门撰写文章,探讨在中国建设“新村”的途径。 这个时期的“新村”,实际上只是受巴黎公社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20-30年代:“新村运动”在中国为“乡村建设实践活动”所替代。 “乡村建设实践活动”是想通过贫民教育活动,尽快使农村“现代化”起来。 1926年,晏阳初带领一批专家学者到河北定县进行乡村建设实验,提出“以文艺教育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治弱,以公民教育治私”,以此进行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建设”。 1928年,梁漱溟到山东邹平实践他的“乡治”主张,即在农村建设一个新的社会组织构造,以此复兴农村,实现中国的“自救”。“乡村建设实践活动”引发了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对农村问题的空前关注。 1970年开始,韩国发起为期10年的“新村运动”-“脱贫、自立、实现现代化”运动。 修建农村公路; 支援农民改善住房; 发展农村电气化; 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和环境卫生条件,农民用上了自来水; 推广高产水稻品种; 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农协组织,为农民生产提供资金。 兴建村民会馆,为村民会议、农业技术培训等活动提供场所。 1956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1960年:谭震林同志在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关于《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到“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