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上课概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阿房宫赋》上课概要

我羡慕你 你的住房真大,那么多人都围着你转。 我诅咒你   阿房宫中人从哪里来?   阿房宫中物从哪里来?   报应不爽!   你砍伐了三千里平方的森林,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物种灭绝,水土流失,你愧对子孙后代! 我“感谢”你   你北修长城、南掘灵渠,修建阿房,累死的饿死的人不计其数,这极大程度上减少了中国人口的基数,还闹出了“孟姜女哭长城”这样的典故,“流芳”百世。    统一后,你横征暴敛,焚书坑儒,各地人民风起云涌。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正是你的这些做法炼就了无数杰出人才,如人们熟悉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 讨论 关于秦灭亡的议论,本文与《过秦论》有哪些相似之处?它们的立论角度又有何不同? 相似:1、都有肯定了秦朝的强大,都强调秦朝灭亡是毁于自己,都有说明了秦朝灭亡的迅速,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不施仁政。 2、都受到赋的影响,甚至本身就是赋。 立论不同: 1、《过秦论》以先后对比的角度说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阿房宫赋》以“秦爱纷奢”的角度指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 2、《过》以秦的兴盛反衬它的灭亡;《阿》以对阿房宫寓言式的描写 ,表明秦朝必然灭亡的结局, 3、《过》作为政论文重在说理, 《阿》作为一篇赋重在讽喻现实。 讨论: 《阿房宫赋》、《过秦论》《六国论》相比较, 它们在立论上的共同特点和独创性表现在哪里? 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 有为而发,规劝当政者要引以为鉴。 各篇的独创性是:  1、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先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  2、苏洵论六国之亡,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 的角度来立论,对这些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 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 独到见解。  3、《阿房宫赋》,可以说是用赋的形式来写议论文,这 写法本身就具有独创性;其次,作者选择了一个具体、形象 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始皇骄奢淫逸的象 征,作为秦始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 这种立论的方式更具有特色。 阿房宫赋 杜牧 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里面道路纵横交错,宫殿屋宇林立。其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高达十数丈,可以容纳万人。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   修阿房宫用的全是珍贵木料和质地优良的石料,参加修建的工役有七十万人之多。这些材料从千里之外的蜀地(四川)和荆地(湖北)远道运来。那时交通落后,全靠人拉马驮,其艰巨非同一般。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唱道:“千男呼哟万男喊, 巨石大如山。渭水河啊甘泉口, 石落水断流。” 工程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始建,至秦灭亡时也未全部完工,故未正式命名。据说当时人因宫的前殿所在地叫阿房,就称其为“阿房宫”。秦亡后,项羽进入咸阳,焚烧秦国宫殿,大火三月不灭,阿房宫变成一片焦土!  关于《阿房宫赋》的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 唐敬宗十六岁继位,贪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写了这篇赋。可见本文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 赋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体。 它的特点: 1、在形式上多用对偶、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用华丽的辞藻描写事物。 2、在内容上多采用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的手法。 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晚唐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   文学创作成就表现在诗歌上:他善于用短小的篇幅,精炼的语言,清丽自然的画面,表达委婉含蓄,隽永深沉的情感。其中比较有名的《赤壁》《泊秦淮》《山行》《过华清宫》。 他诗风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因而称之为“小杜”;他又和李商隐同时代且齐名被合称为“小李杜”。 他的散文质朴清新,其中的《阿房宫赋》曾得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盛誉,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骊山 金块珠砾 缦回 不霁何虹 妃嫔媵嫱    焚椒兰 辘辘 杳不知 尽态极妍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