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儒道互补》《修齐治平》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儒道互补” “修齐治平”单元 教学设计 对“中国文化经典”的认识: 何谓“经典”? “经”,即指织物上纵向的纱或线,横的就叫纬线,织布的经线比纬线要重要; “典”,是个象形字,形状像竹简类的书籍放在几案上。 后来就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了。 对“中国文化经典”的认识: 现在有的人一提起“中国文化经典”,就会认为是儒家的“四书五经”,或者自觉学识渊博一些的,还把“老庄”著作算上。这样一来,前者就把经典当成了儒经,后者则把经典当成“儒道互补”。而实际上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作为文明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卷帙浩繁,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如果按照隋唐以来流行的分类法,中国文化经典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而“儒道典籍”与之比只能算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而已。 对“中国文化经典”的认识: 换个角度思考,大家之所以把“中国文化经典”误认为“儒道论著”,也恰恰说明儒道思想源远流长,深入人心,至今不竭。而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文化经典”就是指儒家的“四书五经”,也正好说明儒家文化占主流的历史事实,是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对“国学热”的思考: 何谓“国学” ?“国学”这个概念产生于是上个世纪初“西学东渐”之时,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1、“国学”曾经的遗失 “百年中国的文化断裂”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废除科举后,作为儒家价值体系最高形式的载体----“经学”,在新式学堂中失去了主导地位,成为与英语、美术、数学、、物理平等的专门学科。 1912年1月19日,中华民国第一人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下令:“小学堂读经科一律废止”,同年五月,再次下令:“废止师范、中、小学读经科。” 1923年,教育部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下令:“中小学采用统一的语文体、注音符号和国音。从此,以“十三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学术经典,从中小学课堂上消失。 2、“国学”如今的回归 胡塞尔:“我们切不可为了时代而放弃永恒。” 在废除科举制度整整一百年之后,我国又迎来了“国学“复兴的曙光: 国内:2005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挂牌授课,11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在“乾元国学教室”开办国学班。随后,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也先后开设“国学班”,学员定位在民营企业的老板阶层,收费高昂。05年苏州第一个“现代私塾“----菊斋私塾挂起孔子像开馆。2006年,武汉出现首家蒙学馆。随后全国各地的“现代私塾”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今日各大媒体报导“成都一小学发明全国首套“国学操” ,边“做操”边朗诵。” 国外:2004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办提出“在海外建立100所孔子学院”。目前已成全面开花之势。 思考: 1、在西方国家旅馆房间的床头,常摆放着一部《圣经》。美国历史学家余英时曾经就此提出过一个很实际的建议:中国旅馆的每个房间都应该放一部“四书”,就像日本人放佛经,西方人放圣经一样。他在接受某次采访时说:“摆一本四书总有人会翻两句,得一句有一句的好处。” 思考: 2、 1907年章太炎先生在《国学讲习会序》中指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故今日国学之无人兴起,即将影响于国家之存亡,是不亦视前世为尤岌岌乎?” 章太炎先生刻意强调国学为立国之本,甚至提出可以没有国家但不可没有国学,提出如果没有国学,国家便没有存在的实际意义。 思考: 3、国学大师文怀沙说,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 4、传统文化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死,中国只能被称为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 5、方文山说我们做“有质感的民族”?,没有质感的民众就是豆腐渣,而没有质感的民族就像一个豆腐渣工程,金玉其表,败絮其里,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 我想“国学热”的风气能够持续下去,就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渐渐地内化成每个中国人内心的规范,那我们的社会风气便会大有好转。 单元设计依据 一、课程目标引领 我们所学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教科书,其课程目标为 1.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作者情况、相关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细读教材提供的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2.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