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休克的诊断与治疗-周双陆概要
休克的诊断与治疗 攀钢集团总医院心内科 周双陆 主任医师 联系电话 Email 2321270098@ 定 义 休克是指机体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使脏器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直到细胞死亡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休克是病情危重的征象之一,是濒死的一个可逆转阶段,如不及时诊治死亡率极高。 根据病因分类 低血容量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心原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神经原性休克 根据血流动力学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 基本机制是循环容量的丢失,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丢失。如失血、烧伤、纳差、呕吐、腹泻、利尿等;内源性因为血管通透性增高循环容量丢失到体腔内,如过敏、蛇毒和一些内分泌功能紊乱。 氧输送下降:组织灌注、血液携氧能力、气体交换障碍 血流动力学表现:为循环阻力增加、心搏量下降、心率加快、中心静脉压降低、组织灌注不良; 根据血流动力学分类 2、心源性休克: 主要机制是泵衰竭。 心输出量下降,循环灌注不良,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不同心室不同血流动力学特点:右心室功能衰竭以中心静脉压升高、体循环淤血为主;左心室衰竭以肺动脉嵌顿压升高,心输出量减少,循环阻力升高为特点。 根据血流动力学分类 3、分布性休克: 其基本机制是血管舒张调节功能异常。一部分表现为循环阻力正常或增高,主要为容量血管扩张导致的循环血量相对不足,如脊髓休克、神经节阻断、麻醉药物过量等;另一种以循环阻力降低为主要表现,导致血液重新分布,如感染性休克。 根据血流动力学分类 4、梗阻性休克: 基本机制是血流的主要通道受阻 腔静脉梗阻、心包缩窄或填塞、心瓣膜病、肺动脉栓塞和主动脉夹层 血流动力学特点因梗阻部位不同而异,多有心输出量下降,氧输送减少,循环灌注不良和组织缺血。 休克的病理生理 (一、微循环缺血期) 启动代偿机制: 交感-肾上腺素系统 小血管收缩或痉挛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收缩、水钠潴留 容量感受器 神经垂体加压素 血管收缩 血小板激活 血栓素A2 小血管收缩 休克的病理生理 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比微静脉对儿茶酚胺更为敏感,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痉挛,动-静脉短路开放,真毛细血管血流急剧下降;内脏及皮肤血管强烈收缩。 血液重新分布;除脑血管及冠状动脉外各器官小血管强烈收缩,组织缺血。 特点:少灌、少流,灌<流 休克的病理生理 休克的病理生理 早期休克病生理变化的意义 (1)“自我输血” (2)“自我输液” (3)心功↑外周阻力↑ (4)血液重分布,维持心脑血供 休克的病理生理 (二、微循环淤血期) 组织灌注不能维持,细胞缺氧加重,代谢产物堆积 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松弛(对酸的耐受性较差),微静脉和小静脉继续收缩(对酸的耐受性较强),毛细血管网开放,血流入大于出,血液瘀积。 酸性代谢产物、毒素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循环血容量进一步减少。 休克的病理生理 休克的病理生理 此时出现临床上典型休克表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皮肤湿冷苍白发绀、少尿; 如进行紧急循环功能支持恢复有效组织灌注和维持器官功能,病人有恢复的可能; 休克的病理生理 (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期) 微循环中的血液浓缩,流动更加缓慢,血小板、红细胞聚集,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管内皮损伤,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器官组织功能障碍加剧,出现组织结构改变;细胞变性坏死,临床表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导致更为严重的代谢紊乱和血流动力学异常,形成休克的恶性循环,休克难以纠正。 休克的病理生理 微循环麻痹,不灌不流! 休克的病理生理 休克的发展是一个渐进、连续的过程,阶段划分只是为了便于理解,实际的病理生理过程无法绝对分割。 休克的临床表现与分期 休克的诊断标准 ⑴有诱发休克的病因; ⑵意识异常; ⑶脉搏细速,100次/分或不能触及; ⑷四肢湿冷,胸骨部位皮肤指压阳性(指压后再充盈时间2秒),皮肤出现花纹,粘膜苍白或发绀,尿量30ml/h或无尿; ⑸收缩压80mmHg; ⑹脉压20mmHg; ⑺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 几符合以上⑴,以及⑵⑶⑷中的两项,和⑸⑹⑺中的一项者可诊断为休克。(1982年全国急性“三衰”会议标准) 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断需符合以下标准: 有明确的感染灶或有高度怀疑的感染灶 全身性炎症反应存在 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即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原来基础压下降40mmHg,平均动脉压70mmHg并且经液体复苏后仍不能恢复或需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