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神障碍3~4精神疾病基础知识第2版
精神科护理学 第二章 精神疾病的基础知识 精神疾病(精神障碍): 精神疾病又称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智力等心理过程的异常,其严重程度达到需要医学方法进行干预的一类疾病。 第一节? 精神疾病的病因学 一、生物学因素 遗传 最重要的精神障碍致病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因素,也不是肯定的单基因遗传,一般认为是多基因相互作用提高了精神障碍的危险性或者可能性。 以精神分裂症为例,即使是单卵双生,同病率也不到50%。正常人的终生患病率约1%,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终生患病率也只有10%左右。 躯体因素 1、感染 包括急、慢性躯体感染和颅内感染。由于细菌、病毒、原虫、螺旋体的感染和其反应的高热,电解质平衡失调,中间代谢产物蓄积和吸收,维生素缺乏,血管改变等招致脑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精神障碍。 躯体因素 3、中毒 即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由于某些体外毒物中毒,如工业用毒物,食物、药物包括催眠药、阿片类药等,从不同途径经体内侵入脑部招致精神障碍。 躯体因素 4、颅脑外伤 由于颅脑被冲击,坠跌和炮弹、炸弹爆破以及气浪伤直接招致颅内血液循环障碍和脑脊液动力失去平衡或脑内小出血点,脑水肿等引起短暂的、持续的精神障碍。 性别 女性由于性腺内分泌和某些生理过程的特点如月经、妊娠、分娩和产褥的影响,常可出现情感多变、冲动或抑郁、焦虑等。同时女性富于情感、易脆弱、敏感等,往往由于心理的应激可引起脑机能障碍。可表现出各种神经症和某些精神病。 男性常因饮洒、吸毒、外伤、性病、感染等机会较多。因而易患酒依赖,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颅脑损伤性精神障碍和神经衰弱等。 二、社会心理因素 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学 疾病分类的目的 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分出病类、病种与病型,并列成系统,这样不但可加深对疾病的研究与认识,也有利于诊断、治疗与护理。 ◇《内经》:癫、狂、痫◇ 西方:希波克拉底被认为是把精神疾病的概念引入医学的第 一人;克雷培林明确区分了两种最常见的精神病: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障碍)和早发性痴呆(精神分裂症)◇ WHO:《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中国:《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Ⅲ)(各种诊断标准主要依靠症状间的组合,病程的演变,病情的严重程度等特点来制定。)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1、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2、精神活动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3、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4、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5、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6、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7、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8、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9、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10、其它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定义 ◇症状标准 ◇严重标准 ◇病程标准 ◇排除标准 CCMD-Ⅲ中国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一)精神症状的本质 精神疾病主要是根据症状的特点而非病因来进行诊断与分类。 1、大脑结构的病变所致 2、大脑功能障碍导致精神异常 3、大脑代谢或生化病变所致的精神症状 4、病因或发病机制未明的所谓功能性精神病的症状 (二)精神症状的特点及在诊断中的地位 1、症状的表现形式与内容明显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符. 2、症状的出现与消失不能自控。 3、症状给病人带来痛苦或不同程度地损害社会功能。 4、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精神症状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中其地位远远高于内科疾病症状在内科疾病诊断中的地位 判断某一精神活动是病态还是正常: ①纵向比较:即与患者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②横向比较:即与有着相同文化背景的同一群体中的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 ③具体分析和判断: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注意点: 精神症状并非每时每刻都存在,在观察精神症状时,不但要观察精神症状是否存在,而且要观察从其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严重度以及先后情况。 ◇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及哪些精神症状。 ◇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分析各症状间的相互关系。 ◇重视各症状间的鉴别。 ◇了解可能的诱因、原因及影响因素。 特别注意:精神症状在精神疾病诊断中的地位远远高于内科疾病症状在内科病诊断中的地位。 ○注意个体的受教育情况、经历、所处群体的文化背景 ○注意到所谓正常与异常的标准是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