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运泰:汶川大地震的成因断裂、破裂过程与成灾机理2008-09-17郑州.ppt

陈运泰:汶川大地震的成因断裂、破裂过程与成灾机理2008-09-17郑州.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陈运泰:汶川大地震的成因断裂、破裂过程与成灾机理2008-09-17郑州

为什么会在龙门山断裂带发生这么大的地震? 汶川大地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汶川地震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损失? …… 汶川大地震的成因断裂、 破裂过程与成灾机理 一、汶川地震的地震构造背景 发震时间: 14:27:57 北京时间 震中位置: 31.01°N 103.38°E 震源深度: 15千米 震级: 面波震级MS8.0 矩震级 MW7.9 板块大地构造 地震主要分布在: 环太平洋地震带 欧亚地震带 海岭地震带 地壳:平均35千米厚。 地幔:分成上地幔(深度自35千米至660千米)和下地幔(深度自660千米至2 889千米)。 地核:分为外核(深度自2 889千米至5 154千米)和内核(深度自5 154千米至地心6 371千米)。  地壳厚度在大陆地区约30千米; 在海洋地区约6千米; 在青藏高原地区厚达70~80千米。  地球的外核是流体,地震剪切波(横波)不能通过;内核是固体。内外核之间有一过渡层,厚约几百千米。 按照力学性质的不同, 地壳和地幔这两部分又可分成三层: 岩石层:自地面至80~100多千米甚至150~200千米的深度. 岩石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 在岩石层内, 地震波速度较低、 衰减很慢, 在地质年代(10万至1亿年左右)的载荷下不发生塑性形变。 软流层:岩石层漂浮在软流层上. 软流层是一个软弱的、 温度接近于熔点的、 炽热的、 粘滞性较低、易于流动的塑性层。在软流层内, 地震波速度低、 衰减比在岩石层中衰减快。 中间层:软流层往下是难以流动、 地震波速度高的中间层。 地球的岩石层并非是一完整的块体,而是被一些活动的构造如海岭、 海沟、 岛弧、 平移大断层和山系所割裂, 形成若干个有限的、 称为岩石层(岩石圈)板块(简称板块)的单元。 由板块运动和地震活动性资料推得的边界 由地震活动性资料推得的边界 由地震活动性、地形和断裂资料推得的边界 板块的相对运动速率~数厘米/年 指甲生长的速率! 由板块运动和地震活动性资料推得的边界 由地震活动性资料推得的边界 由地震活动性、地形和断裂资料推得的边界 岩石层板块在洋中脊处逐渐地产生, 而在海沟处下沉到软流层中, 其边缘部分逐渐被软流层所销融吸收。整个过程是一个循环过程, 洋底永葆“年青”, 其平均年龄的数量级是一亿(108)年。 板块边界 板块与板块相互接触的地方称为板块边界。 板块边界的岩石由于受到板块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巨大影响, 不断地产生物理的甚至化学的变化, 因而板块边界是地质上发生巨大的和根本性的变化的地方, 这些地方便是各种活动构造带, 如海岭、 海沟、 岛弧、 平移大断层和山系。 地震的成因 板块的相互作用是地震的基本成因 龙门山断裂带是一条长达470千米、宽100千米的地震带 震源深度大多在30千米以内 汶川地震的地震构造背景 应变能在龙门山断裂带中的岩石内逐渐长期积累,使得龙门山断裂带成为最具危险性的、发生地震破裂的活动构造。 汶川大地震便是发生在这条长达470千米的龙门山断裂带上长约350千米的地段上的大规模的破裂。 二、汶川地震的成因断层 地震断层 汶川大地震的成因断层是北东-南西走向(走向225°)、倾角为39°、以逆冲为主兼具少量右旋走滑分量(滑动角为117°)的断层。 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主要是龙门山断裂带三条主干断层的中间一条映秀—北川断裂错动的结果,另外两条主干断裂(西边的龙门山后山断裂即茂县-汶川断裂以及东边的龙门山前主边界断裂即彭县-灌县断裂)的错动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汶川大地震成因断层的震源机制由南至北逐渐地变化 三、汶川地震的破裂过程 汶川地震的动态破裂过程 汶川地震的应力降 四、汶川地震的成灾机理 地震断层、地表破裂、滑坡 地震断层、地表破裂、滑坡 汶川地震的成灾机理 地震大(震级高) 震源浅 破裂持续时间长(达90秒) 破裂过程很不规则。 汶川地震的成灾机理 地震大(震级高) 震源浅 破裂持续时间长(达90秒) 破裂过程很不规则。 汶川地震的成灾机理 地震大(震级高) 震源浅 破裂持续时间长(达90秒) 破裂过程很不规则。 断层的不对称性与 “上盘-下盘效应” 汶川地震与 台湾集集地震 汶川地震的成灾机理 以朝东北方向传播为主的不对称双侧破裂的方式所产生的“地震多普勒效应”以及朝东北方向传播历时90秒的长破裂持续时间说明了地震的影响范围在东北方向与西南方向的不对称性。 2008年汶川大地震断层错动引起的同震垂直向位移场 断层的不对称性与“上盘-下盘效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