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权与企业激励机制的创新推荐.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股票期权与企业激励机制的创新推荐

股票期权与企业激励机制的创新: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在对国内外股票期权相关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作了剖析,发现期权设计时应紧密结合自身的特点,慎重确定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还要注意与其他激励措施配合使用。 【关键词】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大凡成功的企业,都会具有完善的制度基础,从而保证其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在企业内部,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无疑是构成企业完善制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激励约束机制中,股票期权无疑是其中最有效的中长期激励机制。从西方企业近些年来的发展和推行激励制度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股票期权已成为众多激励理论和制度中最富成效、操作性强的激励制度之一,并对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据美国《商业周刊》杂志最新报道,最近十几年来,美国硅谷的企业一直将赠予员工的股票期权看做是企业得以不断创新和制造财富的原动力,这种观点不无道理。股票期权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和骨干人员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的主人,更愿意为企业的成功付出努力,从而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创新的氛围。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以互联网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经济泡沫的破裂,很多人开始怀疑股票期权的实际作用。但是大部分的管理者仍然认为如果取消该激励机制,会使企业承担更大的风险,甚至会出现人才大量流失的情况。 我国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直是广为关注的热点话题,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经营者的薪酬和企业业绩脱钩,企业也缺乏发展的内在动力。事实上,在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各类企业在对经营者、骨干员工的激励和约束方面存在着机制缺陷,并且日益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营环境日趋严峻的条件下,企业必须发展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提高内部人力资源利用率,改善经营质量,否则将难以长远发展。 二、理论基础及现状 (一)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1、股票期权与企业业绩相关性的检验 期权激励与企业业绩实证研究的结果不尽相同。Demsetz和Lehn(1985),Gore与Guay(1999)认为企业和管理者的合同是最有效的,管理层持股水平处于能够最大化企业价值的水平,但无法简单地预先预测管理层持股和企业业绩的关系。而Himmelberg,Hubbard和Palia(1999)发现,如果引入可观察的企业特征和企业的固定影响,那么就无法得出管理层持股影响企业业绩的结论。McConnell和Servaes Stewart Mayhew(2002)检验了股票期权买卖价差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发现在单一证券市场上,股票期权缩小了价差的影响,但随着期权的增加,这种影响又消失了。Michelle Hanlona利用Black—Scholes公式计算新授予公司最高层五名CEO的股票期权的现值,将最近授予及5年等待期内的股票期权对未来运用收入的影响、薪酬制度的非线性作用考虑在内,发现新授予公司CEO的股票期权现值与未来运营收入之间是显著正相关的。Pall、oyer和SeottSehaefer(2002)研究许多公司给所有员工发放股票期权的现象,对公司期权授予选择进行截面回归分析,拒绝了对于广泛授予股票期权计划的激励解释,并且得出分类和留人与数据相符合的结论。Rogers发现从期权中的风险承担激励和经理股票期权再定价正相关,说明再定价缓和了过度的风险激励水平。 (二)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90年代后期,我国的一些地区也相继开始了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试点,许多公司希望以此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但2007年至2008年资本市场的持续下跌,使诸多国内上市公司的长期激励计划陷入尴尬境地。关于经营者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问题,我国学者也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学者对经营者股权激励的研究基本上遵循外生性的研究思路,因而出现了众多相去甚远的结论。例如魏刚(2000)、李增泉(2000)、袁国良、王怀芳和刘明(2000)、高明华(2001)、向朝进和谢明(2003)、胡铭(2003)、常健(2003)、吴晓求和应展宇傅元略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的费用化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影响且股权费用摊销集中程度的不同对公司产生的影响也不同。GS2006的单案例研究方法,还使用Kathleen M. Eisenhardt为代表多案例研究方法,能够更好、更全面地反映,尤其是内部动力机制和动力结构。 刘淑贤 (山东财经大学 ) 【摘要】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制度为其目标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本文以山东省各地区及省外300家公司为样本,用实证方法研究企业软文化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价值使命是影响经营性目标、报告性目标和合规性目标内部控制有效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