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论文报告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十三章 学校精神卫生与心理临床学校精神卫生问题学校教育与精神卫生近年来,在儿童、青少年当中,心因性的精神疾患或心理障碍发生率有所增加。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学生的学科教育,也要关心学生的精神卫生和身心健康。学校精神卫生问题精神不健康的危险“信号”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受到损害,首先表现为情绪的不安定和学校的不适应等种种问题行为,是儿童、青少年精神不健康状况的危险信号。学校精神卫生问题学校中精神障碍的前兆判断情绪障碍及其心理干预“情绪障碍”指情绪和感情发展方面的障碍,是一种人格发展的障碍,患者有时表现出一种病态人格,但没有器质性病变,所以属于智力障碍、精神疾患以外的一种心理障碍。临床表现主要有:1)情绪不稳定、多动、自我控制力差和注意力差;2)情绪易兴奋、易冲动;3)心理的无力感。情绪障碍及其心理干预吸烟、酗酒情绪障碍的主要类型及其心理咨询指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吸烟、酗酒问题。神经性摄食障碍神经性摄食障碍包括过食症、拒食症、异常减肥愿望等偷窃行为不能简单地归为犯罪行为,而应将其看成一种情绪异常行为。吸毒或药物依赖不良性行为与艾滋病的预防教育不良性行为的主要表现有:1)过度手淫;2)未成年时已有性经验;3)盗窃异性内衣、内裤;4)对异性进行性骚扰;5)偷窥。不良性行为的预防教育主要是对他们进行解释、调节;帮助他们消除罪恶感;让他们认识到有性的冲动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如何调控;帮助他们把不良的性行为引导到良好的适应行为上来。不良性行为与艾滋病的预防教育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恶性传染病。艾滋病的传播与预防教育自杀的心理与预防自杀的预兆以及与月份、季节的关系预兆1)行为语言表现;2)情绪上忧郁、憔悴;3)身体感受方面;4)生活习惯突然的改变;5)有失眠现象,感到焦躁、不安等。季节春季自杀较多,冬季较少。月份8-10月份(即高考结束至新学期开学)是自杀高峰期。自杀的心理与预防1)青春期挫折与不满足感;2)性格内向, 孤独感;3)不良的家庭环境;4)自杀的年龄与原因:小学生, 老师和父母的批评;初中生, 考试成绩、学习问题、家庭问题等;高中生,高考的失败、对前途的不安等;大学生, 个人身心烦恼、恋爱关系等。青少年自杀的心理原因自杀的心理与预防自杀的预防与心理咨询工作开展:1) 扩大学生的兴趣范围;2) 为中小学生、大学生介绍知己友人、可深交的朋友, 指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的恋爱观;3) 指导初中生、高中生与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主动消除紧张感;4) 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5) 指导青少年要有奋斗的目标;6) 设置生命热线电话。自杀的预防与心理咨询自杀的心理与预防青少年自杀的早期诊断与发现自杀的心理与预防1) 早期危机介入;2) 发现自杀心理和念头时,心理辅导教师不能遵守保密义务,要及时通知家庭、社会和各方面,协调做好转化工作;3) 心理咨询中的战术:迂回战术、转移战术;4) 生活环境调整,消除不利因素,降低当事人情绪压力;5) 提供几个随时可以拨打的电话号码,便于紧急时联系。心理咨询指导要点精神疾患问题与教师的应对概念神经症患者是由心因性问题导致的精神或身体机能异常,其人格核心没有崩溃,本人对症状也有认识。神经症产生的原因自我在面对长期的不安与矛盾时,如果处理不适当,或者在突变环境中采取了不适当的心理抵抗机制,就容易导致神经症。主要类型1)不安神经症; 2)小儿歇斯底里症; 3)恐怖症; 4)强迫症。精神疾患问题与教师的应对概念是与精神分裂症并列的另一个代表性的精神障碍,主要是感情障碍,周期性地出现恶性循环。发病与遗传因素相关程度较高,患者发病之前性格方面就有循环、偏执的倾向。躁狂—抑郁症临床表现躁狂:情绪异常兴奋,思考行动过度,行为轻率,态度、举止冲动,容易反常。抑郁症: 情绪异常低落,思考行动呆板,异常悲观、绝望,充满了自责感、罪恶感。单极性障碍:只表现出抑郁或躁狂症状;双极性障碍:兼有抑郁和躁狂两种症状。精神疾患问题与教师的应对发病年龄和频率青春期以后较多;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世界各国平均发病率为1%,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或在特殊的社会原因影响下,发病率可能会增加到10%。躁狂—抑郁症发病原因1)遗传;2)身体的原因;3)病前性格;4)诱因。精神疾患问题与教师的应对躁狂—抑郁症精神疾患问题与教师的应对症状发展过程特点:1)躁狂症的治疗较抑郁症来说收效快;2)双极性障碍,躁狂与抑郁之间相互转移,治疗缓解后,人格无明显损伤; 单极严重抑郁症,缓解后人格有损伤,且情绪低沉,活动能力差;3)自杀念头多在抑郁症发生的初期出现,患者的年龄不同,经历的过程也不同。躁狂—抑郁症精神疾患问题与教师的应对对躁狂—抑郁症的治疗和心理咨询第一,药物疗法;第二,抑郁症的心理治疗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核工业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新范式研究与展望.docx VIP
- 詹娜-《客房服务与管理》教案-项目三 客房服务中心运营 典型任务四 管理和控制客房用品.doc VIP
- 主要园艺产品贮藏技术.ppt
- TCDHA504-2021长输供热热水管网技术标准.docx VIP
- 钢结构设计手册.pdf
- 学习2022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弘扬五四精神挥洒热血青春学习.pptx VIP
- 卫生间防水补漏合同协议书模板.docx
-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ppt VIP
-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苏科版8.1认识自主可控(教案).docx VIP
- 詹娜-《客房服务与管理》教案-项目三 客房服务中心运营 典型任务二 提供对客服务(2).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