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教案3.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勾践灭吴》教案3.doc

《勾践灭吴》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习勾践在困境中不气馁、不沉沦,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精神。 教学难点(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无忧教师网) 1.掌握古汉语中省略句式的类型和特点。 2.体会本文外交辞令的巧妙传神,锤炼语言方面的字约义丰的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特点] 1.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2.介绍有关背景。 3.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教学步骤(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无忧教师网/)] 一、导语(找教案?来无忧教师网吧!25万份资源,完全免费提供!) 清出著名的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屋曾有一幅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中的“苦心人”就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勾践,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今天,我们就结合历史史实和古人的记述,看看勾践事如何在失败中崛起,终于报仇雪耻,吞并吴国的。 二、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先让学生看课文62页的介绍) 《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语》,《国语》是继《左传》之后的又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国语》中的“国“,指的是周王朝和鲁、齐、晋、郑、楚、吴、越七个诸侯国。“语”就是语言的意思。因为这部书是人物语言记载来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活动的,所以称作《国语》。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而且是第一部分国记言的国别史。它所记载的言论史实,上起于西周的周穆王(公元前947年),下止于战国初期的鲁悼公(公元前453年),全书分为八部分:即《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共二十一卷。其中《周语》三卷,《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郑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 虽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言“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但《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一般的看法是,《国语》的成书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然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国之瞽史改编、润色而成。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 三、背景介绍 《勾践灭吴》记述了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的矛盾斗争及勾践灭吴的故事。 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摩擦,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定要报仇,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大败之后退守到会稽山时,只剩下五千人,本文所叙述的就是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卧薪尝胆,富国强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报仇雪耻的故事。 四、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1)生字:栖(qī) 絺(chī) 譬(pǐ) 雠( chǒn) 嚭(pǐ) 赦(she) 鄞(yín) 蕃(fān) 饩(xì) (2)多音字:贾(gǔ)人 爪(zhǎo)牙 疹(chēn)疾疹 衣(yì)非其夫人之所识则不衣 (3)通假字:“餔” 通 “哺” 例句: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 “有”通“又” 例句: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三千 (4)异体字:“已”同“矣” 例句:虽悔之,亦无及已 “句”同“勾” 例句: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取”同“娶” 例句:令壮者无取老妇 “免”同“娩” 例句: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政”同“征” 例句: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歠”同“啜” 例句: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多音字、通假字、异体字的读音) 2.再读课文,指导诵读,理清思路,简析文章。 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 (1)勾践之言要读得沉稳、坚定、语速适中,因它虽兵败栖于会稽,事急求谋臣,但紧张而不慌乱,实为将帅风度。 (2)大夫种临危不乱,挺身而出,进见勾践。所言责备之中又可见忠贞和自负,要读出来。 (3)“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句节奏感很强,“夏、冬、旱、水”要用重音读。 (4)“无乃后乎?”是大夫钟对勾践的提醒,要读出责备之中的忠诚之意。“何后之有?”虽是反问句却要读出诚恳的纳谏之意。 (范读,学生齐读) 提问:本段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本段以简练的笔法写出越国兵败退守会稽之后,君臣执手相谋的情景。 第二自然段 诵读指导: (1)本段主要记叙吴国大夫伍子胥的言辞。勾践派大夫钟使吴,以求和解,伍子胥坚决反对,他的进谏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要读得从容不迫,抑扬顿挫,尤其是“不可!”和“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句要读得恳切、坚决而有力量。 (大夫钟之言要以谦卑恭顺之语气增添吴王夫差的骄矜之气。 (齐读,指名一学生读,读后点出不足之处) 提问:大夫钟赴吴求和,吴国君臣的态度如何? (学生思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