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3.9《说“木叶”》16张(人教新课标必修5)
* 人教版 必修五 第9课 说“木叶” 林庚(1910—2006),著名学者、诗人。1910年 2月22日生于北京,祖籍福州。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并开始新格律体诗写作。早年以诗闻名于世,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组缃,并称“清华三才子”。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作为一名学者,林庚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了“盛唐气象”与“少年精神”,其研究成果汇集在《唐诗综论》里。他出版过 《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 作者视窗 本文选自《唐诗综论》一书。作者林庚,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学者。他从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中,发现了诗人极少用“树叶”一词而大多用“木叶”一词。从这一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细微用语中的差别入手,作者展开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欣赏的大门,令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貌似平常的简单用语的后面,是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是诗人的感情,是诗人精心遣词用语的良苦用心。本文作者在“木叶”上所下的功夫,对我们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它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该怎样欣赏古诗词,推而广之,启发我们去思考该怎样欣赏文学作品。古典诗词中,类似“木叶”这样意象的事物不在少数,本文作者的分析,促使我们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写作背景 niǎo xiāo piān rǎn mián chán mián yín bāo lùn jiǎo zhuó gāo yùn zhēn dìng xīsū lún nìng gàn níng gān jǐ jī 基础梳理·字音识记 基础梳理· 辨形组词 (1)偶然·偶尔 “偶然”强调意外,与“必然”相对; “偶尔”强调数量或次数少,与“经常”相对。 ①他总是出外勤,偶尔回趟总部也呆不了多久。 ②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的运用确乎并非偶然了。 (2)洗练·凝练 “洗练”指简洁,简练;“凝练”指紧凑简练。 ①启功先生写的这幅字生动而凝练。 ②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 基础梳理·近义词辨析 (1)相去无几: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 (2)灼灼其华:形容花开灿烂如红霞,美丽动人的样子。 (3)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只能用在“语言”方面) (4)得鱼忘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不能写成“得鱼忘鉴”) (5)熟能生巧:形容非常熟练。 (1)这一番话说得多么不落言筌,没有丝毫破绽。( ×) (2)如果你能够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那么你做起事来就熟能生巧了!(×) (3)直到今天,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光芒仍灼灼其华,烛照神州,激励着新一代青年。(√) 基础梳理·词语解释 基础梳理· 名句默写 1. ,洞庭波兮木叶下。 2. ,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3. ,十年征戍忆辽阳。 4. ,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5.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 。 6. ,不尽长江滚滚来。 小组合作 1.大量引用古人诗句是本文的显著特点,请分析一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用有三:一是做引子,引出议论话题;二是作为例证,使得析理有凭有据;三是调节文气,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审题】此题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文章开头引用屈原《九歌》的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举例说明“木叶”已成为诗人笔下颇受钟爱的形象。接着运用举例比较的方法,进一步说明诗人们通过“木叶”写出为人传诵的名句,而“树叶”很少被采用。 全文运用引文多达20处,从战国到宋代,或诗或词,无论是大诗人还是无名氏,旁征博引地论证古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问题。因此,这些引文不仅论证了作者提出的观点,也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富有文化内涵。 【答案】 小组合作 2.请阅读课文4、5、6段,总结“木”在形象上的两个艺术特征。 【审题】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第四段结尾写道:“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作者把曹植诗中的“树”的形象与吴均诗中“木”的形象作比较,“树”没有落叶的形象,而“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 “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带着‘木’字的这个更为普遍的性格”。 第6段开头写道:“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3.11《师说》21张(人教新课标必修3).ppt
-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3.11《师说》23张(人教新课标必修3).ppt
-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3.10《过秦论》68张(人教新课标必修3).ppt
-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3.11《师说》44张(人教新课标必修3).ppt
-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3.11《师说》72张(人教新课标必修3).ppt
-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3.11《师说》50张(人教新课标必修3).ppt
-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3.8《咬文嚼字》44张(人教新课标必修5).ppt
-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3.11《师说》26张(人教新课标必修3).ppt
-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3.8《咬文嚼字》48张(人教新课标必修5).ppt
-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3.8《小狗包弟》26张(人教新课标必修1).ppt
-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3.9《说“木叶”》24张(人教新课标必修5).ppt
-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3.9《说“木叶”》30张(人教新课标必修5).ppt
-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3.9《说“木叶”》29张(人教新课标必修5).ppt
-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3.9《说“木叶”》35张(人教新课标必修5)被绑架.ppt
-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3.9《说“木叶”》36张(人教新课标必修5).ppt
-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3.9《说“木叶”》33张(人教新课标必修5).ppt
-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3.9《说“木叶”》38张(人教新课标必修5).ppt
-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3.9《说“木叶”》40张(人教新课标必修5).ppt
-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3.9《说“木叶”》61张(人教新课标必修5).ppt
-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3.9《说“木叶”》63张(人教新课标必修5).ppt
最近下载
- 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流程PPT课件.pptx VIP
- (完整版)土建工程师招聘笔试题和答案.pdf VIP
-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pptx VIP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_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pdf VIP
- 2025年班组长成本绩效管理能力竞赛考试题库资料500题(含答案).pdf VIP
- 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流程PPT课件.pptx VIP
- 六安市霍邱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带答案】.docx VIP
- 医防融合的课件.pptx VIP
- 生物大分子中IPTG的含量测定方法.pdf VIP
- 意识形态工作培训.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