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教案.doc
19、劳动的开端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2、学会“磅、赌”两个生字,理解“威胁”等11个词语。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课时安排:三教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在词语中的读音。 3、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4、理解第一段比喻句的意思,概括段落大意。 5、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解题激疑,揭示新课 1、“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劳动的开端》。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劳动?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劳动的?为什么把这次劳动称为“劳动的开端”?通过这次劳动反映了什么…… 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简介吴运锋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考: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2)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2、根据“决心去挑煤--第一次挑煤--第二天挑煤”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自学字词,读通课文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煤藏( ) 宝藏( ) (cang zang ) 挑( )战 挑( )脚 (tiao tiao ) 半夜得( )动身 得( )了吧 (de de dei ) 降落( ) 落( )在后头 ( luo la )
3、组词。 端()胁()侮()欺() 瑞()协()悔()期() 棉()误()赌()栽() 绵()娱()堵()裁()
4、 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不声不响: 匆匆忙忙:
5、指名逐节读课文,纠音
五、细读课文,加深认识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 2、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①如果不打比方,使句子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 指导读句子,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③有感情的朗读。
3、研读文章第二段
(1)、自由读,划出文章中描写条件艰苦的句子
(2)交流
▲“工人进出……从窑里拖出来” ①变换说法。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趴在地上爬进去挖煤,又趴在地上把煤挖出来。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能突出挖煤工人劳动条件太差,干活太累,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待。 ③感情朗读 ▲“得了吧……把你压扁了” ①变换说法 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你这么瘦,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当时身体瘦小,无法承担挑煤的中获,但生活所迫,只好硬着头皮去挑。 ③感情朗读 3、概括第二段的段落大意。 六、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比一比,在组成词。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比喻句的作用,概括段落大意。 2、根据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3、深入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教学安排
一、???????????????????????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词,齐读词2、过度:挑煤是一项艰难的劳动,作者又像个瘦猴子,为什么还要去挑煤呢?二、细读课文,深化认识1、课文中那些词句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2、交流,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1)“睡的正熟……浑身疼痛” ①变换说法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浑身疼痛。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这反映了矿上办事员得冷酷无情,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穷人的孩子到处受欺侮。 ③感情朗读(2)“肩上的煤筐……打秋千”①变换说法肩上的煤矿来回晃荡,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人小体弱的吴运铎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