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评价题
案例1
《乌鸦喝水》教学片段
师:乌鸦非常聪明很善于动脑子,同学们平常遇到问题也要认真思考。(这时,有一位同学举起了手)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老师,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
(此语一出,教室一片哗然)
师:你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因为石子会把水淹没的。
(教室里静得出奇,其他同学都看着老师如何处理这件事)
师:(有些生气地说)石子怎么会把水淹没呢?连常识都不知道,以后回答问题前要多动脑筋,不要乱说,希望小朋友以后也要注意,知道了吗?
生:(其他同学异口同声地说)知道了。
答:这个案例教师一言否定学生的观点,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言的积极性,以教科书为圣经,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课堂属于传统的教学课堂,学生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因此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不允许学生节外生枝。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这样的开拓缺乏弹性和活力。在教学过程中,即使备课备得再认真,预设得再充分,也随时都可能会出现不可预料的情况。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改变评价裁判者的形象,成为一个交换意见的参加者合作者指导者.在学生表现与教学要求有距离时,且慢武断评价,要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能暴露一些内隐的有价值的信息。如果此时教师不作了解情况而冒然作出否定性评价,无疑会对学生造成伤害.新课程鼓励预设有适度的弹性,给“生成”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对教学意外,随时作出应变,变动教学步骤和方法,顺应学生的实际,因势利导,生成有效的方法。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教师要努力培养教学智慧,灵活把握善变的课堂。
?
案例2
一次老师上语文课时,问了一个问题,一位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举起右手,老师立即请他回答,他站起来,什么也不会。老师问他:“不会,为什么举手?”他说:“同学们老说我不敢回答问题,我也想举一回手,没想到,老师偏偏叫了我。”下课后,老师和他约定:“以后你不会的时候就举左手,当你会的时候就举右手,我准叫你。”老师的理由是,既然学生站起来,就要让他体体面面地坐下去,以使他充满自信地又一次站起来。
答:该教师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假如这位学生都认为自己回答不了问题总举左手,教师是否一直都不让他发言呢?长此以往该生就得不到丝毫发言表现的机会。丝毫也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可能永远也不会有体体面面坐下的一天。因此该教师这种做法欠妥当。教师应该在对学生的引导上下功夫,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要善于在学生与课文人物经历相似处,思想碰撞处,情感共鸣处,用极富感染力的评价语言加以“人文点燃”,使课堂真情涌动,使学生获得理解的深入,心灵的感动,情感的升华。在学生发言完毕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为下一次发言打下基础,只有这样一次一次训练学生的发言才会表现精彩、出色。
案例1
有个老师在班上开展了“比一比”的活动,对学生的日常表现用小红花来评估。在教室前面的电视柜上,画了一张大大的表格,上面密密麻麻地写上了全班学生的名字,贴上他们得到的小红花。活动刚开始,学生们还你追我赶的,劲头十足,可时间一长,孩子们就渐渐没了兴趣。
请对上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果你是案例中的老师,将会采取什么改进措施?
答:开始,一朵小小的红花,调动了孩子们极大的热情。但是仅仅是奖小红花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还不够,时间长了会烟卷,渐渐没了兴趣。
改进措施:每位学生累积达到10朵小红花时,就能从老师这里换一个大苹果。学生为了早日得到这个苹果,表现非常积极。而后可以,学生得到5个苹果时,就能去换一盘香蕉,当学生得到2盘香蕉后,老师奖励他一个“学习星”小印章,“学习星”印章作为评选“学习委员”、“三好学生”的条件之一。在这样的奖励小标志的激励下,学生再也不“懒惰”了,全班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争夺小奖励。
这样以奖励小标志的评价形式,充分顺应了低年级小学生的饿心理特点。这些不断升级的小标志的作业评价方法,实际上就是激励学生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奋斗,但这种评价是隐性的,学生感觉不到的,正是这样,学生才会产生这样的积极性。因为他们觉得是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而不是为了达到老师的要求。
?
案例2
阅读案例,分析下列情形出现的原因及对策。
一个学生在开学初第一次单元测试中,给自己定的目标是“甲 ”,可是测试后,他只得了“丙”。老师就鼓励他,给他二次评价的机会,在再一次测试中,他果然得了“甲 ”。第二次单元测验,他给自己定的目标依然是“ 甲 ”,可他又得了“丙”,再测又得“ 甲 ”。第三次,他给自己定的目标竟然是“丙”,老师问他原因,他说他只能得丙。老师还是鼓励他,可后来,他什么目标也不定了,他觉得教师反正会宽容他的。
答:此案例中教师试图通过推迟判断的方法,当学生对自己的单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OMRON欧姆龙健康血压计U31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4a chapter 3 When our grandparents were young 课件(新思维小学英语).ppt
- YAMAN雅萌M21 明星版美容仪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监理对进度控制的目标与方法措施.docx VIP
- 2025年八省联考四川省高考化学试卷试题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
- 比AI更高级的智能HI可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和神经织网来实现.doc VIP
- 水果蔬菜冷藏保鲜温度参数表 (2).docx
- 2021年新设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pdf VIP
- 巴赫二部创意曲第一首高清钢琴谱带指法打印版.pdf VIP
- 通桥(2021)5402-11-标准图集.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