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考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三单元测评
第三单元测评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论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
①生命问题是人类最古老的问题之一。早在先秦时期儒家的孔子就对生死问题理性对待,曾提出“未知生,焉知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求仁”的生死观,儒家入世精神重视个人生前的社会价值,强调个体生命的生存意义,将个人价值消融在社会历史的价值之中,对死亡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从而忽视了个人的生命存在。这种将个体的人湮没在“道”的纲常伦理系统中的观念,最终束缚了人的自由发展。不同于孔子,道家的庄子则对死亡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意识到了死亡的恐惧和生命存在的有限性,并塑造了“至人”“真人”“神人”的理想人格来消弭这种人生的苦难和死亡的焦虑。而到了西汉,儒家思想取得了独尊的地位,这时期的文人士大夫将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到等级森严的集体性社会中,他们以儒家的仁义道德为真理,以实现济苍生扶社稷作为人生价值的最高目标,儒家圣人的“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在此得到了全面的体现,因此,他们面对死亡所表现的是重生轻死。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东汉之前,死亡对中国人来说是模糊而神秘的。
②时至魏晋时期,中国的历史进入了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动荡不安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混乱、黑暗、痛苦的时代,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充满了奸诈、虚伪,很多知识分子被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旋涡,成为无谓的牺牲品。另一方面,汉末魏晋六朝却是史上精神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而正是在这种时代的动乱与精神自由的双重催动互生下,迎来了魏晋士人个人生命意识的觉醒。而这种觉醒,首先的表现则是对个体生存困境的思索,也即对死亡的观照和冥思——死亡意识的觉醒。对魏晋士人来说,一方面,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使魏晋士人极度珍惜生命,体味到了生命的极度尊贵;另一方面,魏晋时期,频繁的战乱、瘟疫的流行及随时随地都会遇到的政坛飞来的横祸,其结果是死亡枕藉、朝生暮死、人命如蚁,又使他们体味到了生命的极度卑微。人生的短促、时光的飘忽、飞来的横祸,使人们不得不面对人类的必然归宿——死亡,不得不对死亡表现出了莫大的关注。
③魏晋士人悲生又悲死,对死的恐惧和对生的焦虑时时煎熬着他们,他们厌世不厌生,求生而不得,在这个生命情绪空前浓厚的时代里,面临的却是太多太多的死亡。那么人生的意义何在?生命的价值何在?晋人提出了近乎颓废的人生观,人生只能追求声色犬马的物质享受,正所谓“为美厚尔,为声色尔”。这种人生观使人们看到的只是空虚和黑暗,这种感伤主义的生命意识更加加深了魏晋士人对生的焦虑和死的恐惧,其中蕴含着深沉的生存悲剧感。
④魏晋士人在对死亡的观照与冥思中,痛苦地抒写着自己的人生答卷,他们炼丹服药、狂饮烂醉的同时又写诗作文、绘画书法、弹琴长啸,这里有近乎放荡的任诞、有近乎典雅的美丽,这是魏晋士人在观照和冥思死亡之后所建构的诗意生存空间,其中蕴含着魏晋士人对生的留恋、焦虑和对死的厌恶、畏惧,他们留给我们后人的是不同于传统伦理价值的生死观,是悲怆而又凄美的人格美——一种流传千古的魏晋风流。
(选自《试述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有删改)
1.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生死观,强调个体生命的生存意义,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
B.儒家入世精神重视个人生前的社会价值,忽视个人的生命存在,将个体的人湮没在“道”的纲常伦理系统中,所以束缚了人的自由发展。
C.对死亡的恐惧和生命存在的有限性使道家想通过理想人格的塑造,来消弭这种人生的苦难和死亡的焦虑。
D.西汉的文人士大夫将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到集体性社会中,他们重生轻死。死亡对他们来说是模糊而神秘的。
解析:B项强加因果,与原文不一致,原文是“最终束缚了人的自由发展”。
答案:B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按照作者的观点,在东汉以前,虽然道家提出了“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观点,但这并不是个人生命意识的觉醒。
B.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混乱、黑暗、痛苦的时代,而这为个人生命意识的觉醒提供了条件。
C.魏晋士人悲生又悲死,所以提出了近乎颓废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表现出他们内心的煎熬和对生命的淡漠。
D.魏晋士人既体味到了生命的极度尊贵,又感受到生命的极度卑微,这使他们对死亡表现出了莫大的关注。
解析:C项理解不正确,原文说魏晋士人“厌世不厌生,求生而不得”,所以不能表现出对生命的淡漠。
答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家塑造的“至人”“真人”“神人”的理想人格并未能消弭魏晋士人人生的苦难和对死亡的焦虑。
B.魏晋时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多彩课堂】2015年秋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ppt
- 【多彩课堂】2015年秋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13课《宇宙的未来》课件.ppt
- 【多彩课堂】2015年秋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3课《边城》课时2 课件.ppt
- 【多彩课堂】2015年秋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5课《滕王阁序》课时2 课件.ppt
- 【多彩课堂】2015年秋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4课《归去来兮辞 并序》课时2 课件.ppt
- 【多彩课堂】2015年秋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8课《咬文嚼字》课时2 课件.ppt
- 【多彩课堂】2015年秋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7课《陈情表》课时2 课件.ppt
- 【多彩课堂】2015年秋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6课《逍遥游》课时2 课件.ppt
-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文韬武略呈异彩 单元检测(人教版必修1).doc
- 【学考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练习:10短新闻两篇.doc
- 【学考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二单元测评.doc
- 【学考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3囚绿记.doc
- 【学考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8兰亭集序.doc
- 【学考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10游褒禅山记.ppt
- 【学考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四单元测评.doc
- 【学考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ppt
- 【学考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ppt
- 【学考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3囚绿记.ppt
- 【学考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2故都的秋.ppt
- 【学考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5离骚.ppt
最近下载
- T∕CACM 1270-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脓毒症.pdf
- 合作供货合同协议书范本.docx VIP
- 广州工商学院《高等数学(II)》2025 - 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x
- Unit 1 School Life Lesson 2(课件)2025-2025学年度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pptx VIP
- 2020年一建《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真题(含答案解析).pdf VIP
- 化工安全生产实务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初级)知识点必刷题详解.docx VIP
- 2025贵州毕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招聘1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申请中英文成绩单的办事程序-广州大学教务处.doc VIP
- 前置胎盘的诊断与处理指南(2020版).docx VIP
- 广州工商学院《高等数学Ⅱ》2025-----2026学年期末试卷(A卷).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