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腺苷酸激酶功能
* 线粒体多少 大小? 嵴的多少 坐着不动,满身赘肉,大腹便便的人 线粒体作为细胞产能和半自主性细胞器,核基因编 码的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后向线粒 体分选并各就各位,这对线粒体的功能活动具有重要 意义。 (1)蛋白质从细胞质基质输入到线粒体基质 所有 线粒体基质蛋白N 端靶向信号序列虽然不尽相同,但 共享相同的基序(motif),由20~50 个氨基酸残基组 成,富含疏水氨基酸,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Arg、 Lys)和羟基氨基酸(Ser、Thr),缺少带负电荷的氨基 酸(Asp、Glu)。这样的氨基酸残基组成有利于基质蛋 白的靶向信号序列形成两性的α 螺旋构象,并且实验表 明,两性的N 端靶向信号序列对于指导蛋白质输入线粒 体基质是至关重要的。蛋白质从细胞质基质输入到线粒 体基质的基本步骤如图8-6A 所示:在游离核糖体上合 成的前体蛋白,与胞质蛋白分子伴侣Hsc70 结合,并使 其保持未折叠或部分折叠状态,其N 端具有基质靶向 序列(步骤1),前体蛋白与内外膜接触点附近的输入 受体(Tom20/22)结合(步骤2),被转运进入输入孔 (步骤3),输入的蛋白进而通过内外膜接触点的输入通道(外膜为Tom40,内膜为Tim23/17,步骤4、5),线 粒体基质分子伴侣Hsc70 与输入蛋白结合并水解ATP 以驱动基质蛋白的输入。输入的基质蛋白其基质靶向序 列,在基质蛋白酶作用下被切除,同时Hsc70 也从新输 入的基质蛋白上释放出来(步骤6),进而折叠,产生 活性构象(步骤7)。 (2)蛋白质从细胞质基质输入到线粒 体内膜 如图B 所示, 输 入的内膜蛋白是多次跨膜蛋白(如6 次跨膜的ADP/ ATP 反向交换蛋白),缺少N 端基质靶向序列,含有被 Tom37/Tom70和Tom20/Tom22 输入受体识别的多个内在靶向序列。此 外,在途径B 中两种膜间隙蛋白(Tim9/10)被认为起 分子伴侣的作用,协助输入蛋白在外膜与内膜通道之间 的转运。 * * * 哪一种跑步方式主要是通过线粒体功能? 慢跑,细胞消耗氧气来分解葡萄糖并获得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快跑,细胞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和二氧化碳 每个基粒间相距约10 nm F1=α+β+γ+δ+ε F0 =ab2c12 线粒体嵴的数目与细胞本身的生理活动有关 5.膜间隙 标志酶:腺苷酸激酶 功能:建立电化学梯度 4.转位接触点(translocation contact site) 内膜与外膜相互接触的地方 内膜转位子(Tim)——通道蛋白 外膜转位子(Tom )——受体蛋白 功能: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线粒体的通道。 6.基质(matrix) (1)标志酶:苹果酸脱氢酶 (2)特点:双链环状DNA, 核糖体 (3)功能: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氨基酸分解、部分线粒体蛋白质合成。 外膜 内膜 基质 膜间隙 单胺氧化酶 腺苷酸激酶 细胞色素c氧化酶 苹果酸脱氢酶 线粒体中特征酶的分布 四、线粒体的遗传体系 (一)线粒体DNA 特点:通常是裸露的,不与组蛋白结合。 存在部位:线粒体的基质内或依附于线粒体内膜。 数量:一个线粒体内往往有1至数个mtDNA分子, 平均为5-10个。 编码产物:线粒体的tRNA、rRNA及一些线粒体 蛋白质。 遗传自母亲 为一条双链环状的DNA分子,双链中一为重链(H),一为轻链(L),重链和轻链上的编码产物各不相同。与核基因组相比,线粒体基因组有很少非编码的序列。 基因出现重叠。 (二)线粒体基因组结构 (三)线粒体DNA的复制 类似于原核细胞的DNA复制。 一个重链复制起始点:控制重链自我复制 一个轻链复制起始点:控制轻链自我复制 复制特点: 轻链的复制要晚于重链; 重链的合成方向是顺时针;轻链是逆时针; 复制不受细胞周期的影响,可以越过细胞周期的静止期或间期,甚至可分布在整个细胞周期。 复制时间:整个复制过程约持续2个小时。 (四)线粒体基因的转录 1.转录 启动子:分别为重链启动子(HSP)和轻链启动子(LSP)。转录因子与其结合,在mt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启动转录。 转录过程:线粒体基因的转录类似原核生物,即产生一个多顺反子,包括mRNA和tRNA。 2.mRNA合成 不含内含子,也很少有非翻译区。 起始密码为AUG(或AUA),终止密码为UAA。 3’端有多聚A的尾部,5’端没有细胞核mRNA加工时的帽结构 。 3.蛋白质翻译 在线粒体的核糖体上进行翻译。 构成线粒体核糖体的蛋白质由细胞质运入线粒体内。 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所有tRNA都是由mtDNA编码。 线粒体编码的RNA和蛋白质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