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千古苏东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耀世千古苏东坡

耀世千古苏东坡 -----------------浅谈苏轼的旷达人生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101班 20104070146 易静 摘要:《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不难发现,我国古代的许许多多的思想文人,都将这句话时刻牢记并贯彻实施,但尴尬的是,预期与实际永远存在差距,但正是因为这些差距,让他们的生活偏离最初的美好设想,也使几千年的文化道路变得多姿多彩,瑰丽耀眼,苏东坡正是其中一位。而我作为大三的学生,出于对古诗词的热爱,选了唐宋诗词鉴赏这门选修,实在是收获颇丰,前人对于苏东坡的 研究实在太多,不敢班门弄斧,而本篇文章仅仅在于浅谈一点收获。 关键词:苏轼 乌台诗案 旷达 苏轼在文学艺术上可以算是全才,不夸张的说,他是北宋以来,文风之最,词风之达,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当词还算小道之时,苏轼就已将它发挥得酣畅淋漓。但老天一直是公平的,文学上达到高峰的苏轼,在仕途上却浮浮沉沉,最终死于常州,享年66岁,可谓可歌可叹。 苏轼简介 苏轼生于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共为唐宋八大家,人称“三苏”。 苏轼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他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入仕后奋厉有用世之志,。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苏东坡是词史上一个词派的开创者,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揭幕人.苏词内容充实,风格多样,故为当世学人所崇尚;北宋之后,苏词对南北两方均有深远的影响:在北方,《东坡乐府》盛行于中州,著名词人蔡松年、吴激、元好问《中州集》所搜集的词作,几乎都以苏词为依归;在南宋,叶梦得、陈与义、张孝祥、辛弃疾等,他们的爱国词成为南宋词坛的主流,直至元与南宋灭亡,苏词一直滋养和影响着后世的词人,熏陶着之后的历代文人。 旷达人生 厚墩墩一部《辞海》,对旷达的解释很简单,即为放任达观。纵观苏轼的一生,用这四个字来概括却一点也不为过。从苏轼从政的开端来说,可以说是相当顺利的,苏轼兄弟一举成名,之后曾先后担任“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祥府判官”,杭州通判等职,春风得意一片坦途,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助他在仕途上青云直上。但是如果没有以后的坎坷也许就不能体现出苏轼的伟大人格了。时势造英雄,历史上的政治风云最终造就了苏轼这一文学奇才。命运的转折随之而来。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在接下来的官场生涯里,苏轼屡遭贬斥,才华抱负得不到更好的展示,但他并未就此消沉,在被贬斥到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时,灭蝗救灾,抗洪筑堤,政绩卓著,甚至在贬到惠州后,他还捐助修桥二座。范仲淹有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苏轼虽遭贬斥,但依旧心怀天下,心系百姓,为天下百姓做实事,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对自己的性格心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三、旷达情怀的形成 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由于乌台诗案是第一次严重的打击,且第二次持续遭受贬斥六年之后立即病逝,所以乌台诗案对于苏轼的影响更大。 (一)乌台诗案 这件事发生在苏轼44岁的时候,年已不惑的苏轼,已然收敛了年少时的轻狂自恃,无论如何都未想到遭受这场“文字狱”的袭击。“乌台诗案”是以诗文为定罪的借口,实际上是由于苏轼在性格上的坦荡,政治上的光明磊落、不说假话,真实地反映新法在执行过程中的某些弊病,因而不为当时主持新法的人们所容,他们必然要置苏轼于死地而后快,性质纯属政治迫害。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二)“乌台诗案”对苏轼的影响 “乌台诗案”之前 ,苏轼是以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进入仕途的。“乌台诗案”之后 ,苏轼集儒道佛三家于一身 ,创立了“东坡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身处逆境而能随物赋形、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黄州时期苏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