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资料(综合两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复习(1)
一、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翻译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买卖奴隶场所被选拔用为大夫。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注意)改正;内心困惑,思虑堵塞,才能奋起,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常常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三、课文理解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尾归纳中心论点)
作者从个人成才、国家治理两方面论证。
2.课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这历史上六位名人有什么共同点?
(1)运用事实论证,证明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为下文的论述奠定了事实依据。(2)出身卑微;历经磨难;成就大事。
2.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道理?请从正反两方面举例。(人物、磨难、事业)
正面事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打败吴国,成就复国大业。
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
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不朽的《红楼梦》
反面事例: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带领义军打进北京城,志得意满,终致失败。
3.你能联系实际谈谈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的理解吗?
答:我赞同这一观点。它不仅为过去,也为现在无数的事实所证明。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沉湎于舒适安乐的生活之中,人人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振作精神,奋发有为,否则,就有国破家亡的危险。
4.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答:(1)逆境造就人才,一个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难的考验,激发斗志,增长才干,奋发有为;(2)一个人不能贪图享受,不能不思进取,要有忧患意识,要能居安思危,与时俱进,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否则就会被社会和时代所淘汰,无立足之地。
5.你能列举孟子的名言吗?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关于“顺境成就人才”还是“逆境成就人才”的辩论。
答:(1)环境与成才有着密切的关系。客观上讲,“顺境”更有利于一个人的进步和成长。而“逆境”不利于人才的造就。
(2)但是,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只是外因,都不是一个人成才的决定因素。有的人身处“顺境”,具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不思进取,虚度年华,最后一事无成;而有的人虽身处“逆境”,但能磨炼意志、发愤图强,却终能获得成功。
(3)由此可见,顺境和逆境只是一个人成才的外部环境,是外因,能否成才关键在于内因,在于自身的主观努力。一个人不管环境如何,只要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强的毅力,终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7.如何理解“多难兴邦”?
答: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验。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日,也是对国家、民族的磨砺之时。挫折灾难面前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众志成城,能增强我们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家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兴旺和繁荣。
8.如何理解“人恒过,然后能改”?
答:(1)孟子的这句话说明一个人犯错误是难免的,但要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使错误变成正确的先导,从而激发进取的意志,有所作为;
(2)但有些错误是不能犯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如闯红灯酒后驾车造成车祸,给自己给他人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和灾难;
(3)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学会三思而后行,严于律己,遵纪守法,不断的完善自己。
9.现在是和平时期,你对国歌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如何理解。
答: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处于和平时期,国力强大,但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