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年10级绪论及疾病概论PPT
1、生物性因素 种类: 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病理生理教研室 Pathophysiology (biological factors) 甲型流感病毒 SARS 蛔虫 梅毒螺旋体 致病的特点: (1)病原体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 (2)病原体必须与机体相互作用才能引起疾病 (3)病原体作用于机体,即改变了机体,也改变了病原体 病理生理教研室 Pathophysiology 葡萄球菌 链球菌 白喉杆菌 可溶性外菌素 致热外毒素 白喉毒素 2.物理性因素 种类: 机械力 温度 气压 电流 电离辐射 外伤、骨折冻伤、烧伤、中暑潜水员病电击伤放射伤 病理生理教研室 Pathophysiology (physical agents ) 致病特点: (1)只引起疾病的发生,在疾病发展中不继续起作用 (2)潜伏期一般较短或无 (3)大都无明显的器官选择性 病理生理教研室 Pathophysiology 3.化学性因素 种类: 药物、强酸强碱、化学毒物以及动植物毒性物质。 致病特点: (1)其毒性作用,有一定的组织器官选择性 (2)潜伏期一般较短(慢性中毒除外) (3)致病性受毒物的性质、剂量、作用部位等因素影响 (4)与机体的生物转化功能和排泄功能有关 白毒伞 (chemical agents) 病理生理教研室 Pathophysiology 4.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 基本物质 营养素 某些微量元素 ………… 缺乏或过多均可引起疾病 病理生理教研室 Pathophysiology 5.遗传性因素(hereditary factors) 遗传物质改变。 作用方式: 1)遗传因素直接致病作用: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 2)遗传易感性: 家族成员具有易患某种疾病的遗传素质。 病理生理教研室 Pathophysiology 6.先天性因素 能够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有害因素。 唇裂 无脑儿 病理生理教研室 Pathophysiology (congenital factors) 7.免疫性因素 (1)变态反应(超敏反应) (2)自身免疫性疾病 (3)免疫缺陷病 能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异常强烈或免疫功能低下甚至缺陷导致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病理生理教研室 Pathophysiology (immunological factors) 8. 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紧张的工作 情 绪 反 应 不良的人 际关系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Precipitating Factors of Disease) (一) 条件的概念 指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 病理生理教研室 Pathophysiology (concept) 1.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二) 条件的分类 免疫防御机能状态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机能状态 年龄、性别、遗传易感性等 2.身体条件 病理生理教研室 Pathophysiology 条件的作用方式 1 抑制疾病发生发展 2 促进疾病发生(诱因) 诱因: 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病理生理教研室 Pathophysiology 第三节 发病学(Pathogenesis)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病理生理教研室 Pathophysiology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损伤与抗损伤 因果交替 局部与整体 病理生理教研室 Pathophysiology (General Rules of Disease Development) (一)损伤与抗损伤 病理生理教研室 Pathophysiology 两者同时存在,两者的力量对比,影响疾病的发展方向 两者之间无严格的界限 机体的抗损伤能力包括防御机能、应激反应和代偿反应(形态、机能、代谢代偿) 病理生理教研室 Pathophysiology 异物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物理性屏障 应激状态 免疫反应 炎症 凝血 化学解毒作用 射线 微生物 应激原 致热原 致畸原 致癌原 创伤 (二)因果交替 病理生理教研室 Pathophysiology 原始病因 机体相应变化 进一步的改变 继发另外的变化 (+) (-) 输血 血压上升 供血增多 组织修复 大失血时的因果交替示意图 细胞缺氧 微循环障碍 休克 (原始病因) (结果) 机械力 创伤失血 (发病学原因) (结果) 心输出量↓ 血管收缩 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 死亡 恶 性 循 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