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 第二章 自讲2 分离精制 2课时PPT
第一节 天然药物提取分离、纯化方法;提取、分离、纯化的技术线路与目的:;二)天然产物的分离与精制;①利用不同温度,不同溶解度。如:结晶,重结晶
②加入另一溶剂,改变混合剂的极性,使一部分沉淀析出——溶剂沉淀
③对酸、碱或两性有机化合物,常加酸碱来调节PH值,改变分子存在状态(游离型或离解型),从而改变溶解度而实现分离——沉淀剂沉淀
④酸或碱性的化合物可通过加入沉淀剂,使之生成不溶性的盐类析出。——盐析沉淀;;重结晶及分步结晶操作方法 ;结晶纯度的判定;色谱法 检查结晶纯度——常用重要方法;① 专属试剂沉淀法
生物碱类 ;①专属试剂沉淀法;Ⅰ、Ⅱ、Ⅲ 分别悬浮于水或烯醇中通入HS气体,滤去PbS ↓,分别作药理或进一步分离。 从中药葛根 Ⅱ 分得葛根素、大豆苷、大豆素等异黄酮。; ②分级沉淀法;实例!; Φ 醇/丙酮(醚法);Φ.酸碱沉淀法(也属???分级沉淀):
酸/碱法(酸提取碱沉淀):生物碱的提取分离。
碱/酸法(碱提取酸沉淀):酚、酸类成分和内
酯类成分,如
黄酮、香豆素、蒽醌酚酸类;③ 盐析法 ;二)天然产物的分离与精制; 萃取分离; 溶剂萃取(Solvent extraction) 法;萃取法 分配系数(K) 的计算:;★有机物(包括一些在水中不离解的非极性的共价化合物)的萃取原理适用于“相似相溶原理”。体现在:; 1. 如果在水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是亲脂性的物质,一般多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或乙醚进行两相萃取。
2. 如果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物质,在亲脂性溶剂中难溶解,就需要改用弱亲脂性的溶剂,例如乙酸乙酯、丁醇等。
如,提取黄酮类成分时,多用乙酸乙脂和水的两相萃取。提取亲水性强的皂甙则多选用正丁醇、异戊醇和水作两相萃取。; ;1. 协同效应与协同萃取体系;3. 乳浊液的形成及其消除
在萃取过程中,由于剧烈振荡等原因,可能出现乳浊液现象,造成分层困难影响萃取效果。
如何防止或处理该现象? ;①液-液萃取与分配系数K值
两种不相溶的溶剂置于分液漏斗中振摇,放置后分为两相,如此时含有溶质,则溶质在两相中的分配比(K)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为一常数:
K=CU/CL
CU-溶质在上相溶剂中的浓度
CL-溶质在下相溶剂中的浓度;②分离难易与分离因子β
分离因子β表示 A、B 两种溶质在同一溶剂系统中分配系数的比值。
即: β=KA/KB( 注:KA KB )
β≥100,仅作一次简单萃取就可实现基本分离;
100> β ≥ 10,萃取10-12次
β ≤2,须100次以上萃取才基本分离
β ≌1,不能分离;β值有助于选择恰当的萃取方法:一般,
β>50,简单萃取
β<50,采用逆流分溶法? ;③分配比与PH值
一般 pH3时,酸性物质多呈非离解状态(HA)、碱性物质则呈离解状态 (BH+) 存在,但pH12,则酸性物质呈离解状态(A-)、碱性物质则呈非离解状态(B)存在。
据此,可采用图2-1所示在不同pH的缓冲溶液与有机溶剂中进行分配的方法,使酸性、碱性、中性及两性物质得以分离。 ;; 萃取分离;简单萃取法 (有机化学); 简单萃取方法的优化——连续萃取法;液液连续萃取; 萃取分离;逆流分溶法;逆流分溶法;CCD 法因为操作条件温和、试样容易回收,故特别适于中等极性、不稳定物质的分离。另外,溶质浓度越低,分离效果越好。但是,试样极性过大或过小,或分配系数受浓度或温度影响过大时则不易采用此法分离。易于乳化的萃取溶剂系统也不宜采用。 ; 萃取分离;1. 液固萃取----索氏 (Soxhlet) 萃取;? 索氏 (Soxhlet) 萃取器;应用
索氏萃取技术用于天然化合物的提取,分析食物、药品、工业橡胶与塑料中添加剂等。
例如一种高效天然的甜味剂----甜菊叶中甜菊甙分析,是把甜菊叶粉末放在索氏萃取器内,用乙醇回流进行样品提取的。
应用范围较广 实验室经常使用 ;2. 溶剂/微波萃取; 微波萃取是利用微波能强化溶剂萃取的效率,使固体或半固体试样中的某些有机成分与基体有效地分离,并能保持分析对象的原本化合物状态。
特点:快速、节能、节省溶剂、污染小;有利于热不稳定物质,较少受被萃物极性的限制
实验条件:萃取剂及用量,时间、温度和压力
应用:提取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等污染物;动植物中的天然产物。;萃取法的发展及新技术 ;应用 ;重点 及 讨论:?;二)天然产物的分离与精制;3. 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物理吸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B-T 4798.2-2021 环境条件分类 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 第2部分:运输和装卸.pdf VIP
- 《插花与花艺设计》课件——项目四 礼仪插花.pptx VIP
- 《通信数据分析与实战》课件——第六章 Kafka 分布式发布订阅消息系统.pptx VIP
- GA∕T 1424-2017 法庭科学合成纤维物证检验 红外光谱法.pdf
- 大数据平台与编程第9章 分布式消息队列Kafka.pptx VIP
-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标准.docx VIP
-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379)基础知识强化训练精练试题解析.docx VIP
- 2025高考英语全国II卷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指导课件.pdf VIP
- 销售人员必备的素质.ppt
- 2025年机动车检测站授权签字人试题题库及参考答案(通用版).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