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 生物膜PPT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特点: 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需要能量(ATP)。 如:Na+ 、K+、Ca2+、Mg2+等离子通过细胞膜;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 初级主动运输系统直接通过ATP等高能化合物提供能量,推动离子和某些代谢物的主动运输。 (1)初级主动运输 (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几乎所有的细胞都有Na+-K+-ATPase活力,可把细胞内的Na+泵出细胞外,同时又把细胞外的K+泵入细胞内。Na+-K+-ATPase是四聚体(α2β2),跨膜的α亚基(约120 kDa)含有8个跨膜螺旋;β亚基(35 kDa)有寡糖链,α与β亚基间易形成交联。Na+- K+- ATP ase的ATP水解部位和Na+结合部位在膜的胞液一侧,而K+和强心类固醇抑制剂结合部位在细胞外表面。 ① Na+-K+-ATPase(或称钠钾泵) Na+-K+泵的亚基结构及其取向示意图 Na+-K+-ATPase的工作原理是可构象变化假说。即在正常情况下Na+-K+-ATPase(E1构象),在Mg2+存在下(不需要K+)与膜内侧Na+结合而激活ATPase活性,将ATP的γ-磷酸基转移到一个Asn残基上,形成磷酸化的E1-P中间体,导致的构象变化使其对Na+的亲和力降低,把Na+释放到细胞外,同时酶变为E2-P构象。E2-P与细胞质膜外侧的K+结合(不需要Na+和Mg2+)后促使酶去磷酸化,又恢复原来的E1构象,把K+释放到胞液中。 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directly uses energy to transport molecules across a membrane. 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自然界存在三种类型的离子泵: ① P型离子泵: 像Na+-K+-ATPase一样,通常由1条肽链组成,通过磷酸化导致E1-E2构象变化,促进离子的跨膜运输; ② V型离子泵,如酵母空泡、动物细胞溶酶体和植物细胞液泡膜上的H+-ATPase,也是多亚基复合物,其功能是水解ATP促进质子的主动运输。 ③ F型离子泵,如线粒体和叶绿体的ATP合成酶,是多亚基组成的复合物,能利用跨膜质子梯度合成ATP。 表3.4总结了这三类离子泵的一些基本性质。 离子泵 亚基组成 功能 催化机制 抑制剂 实例 P型 单肽链 水解ATP 构象变化 VO3- Ca2+-ATPase 乌本苷 Na+-K+-ATPase F型 多亚基 合成ATP 结合变构 寡霉素 F1-F0-ATPase 三种离子泵的一些性质 V型 多亚基 水解ATP 结合变构 NEM,NO3- V-ATPase 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周质结合蛋白传递系统,主动运输一些糖、氨基酸、磷酸盐等。例如E.coli的麦芽糖运输系统至少需要4种不同的蛋白质:外层脂质和脂多糖膜上的lam B 蛋白形成了让麦芽糖通过的孔隙;肽多糖到质膜之间的周质蛋白E可结合麦芽糖;跨膜蛋白F和G构成质膜上的通道,E可与通道组分结合。质膜内侧的K蛋白可与G结合,不仅是这个透性酶的组分,还能调节运送速率。这个运输过程需要消耗高能化合物,因为磷酸盐强烈抑制这种主动传送。 ② 细菌结合蛋白传送系统 革兰氏阴性细菌麦芽糖结合蛋白传送反应 次级主动运输系统并不直接通过水解ATP提供能量来推动,而是依赖于以离子梯度形式贮存的能量。例如一些动物细胞质膜上有Na+-K+-ATPase和透性酶组成这样的协同运输系统,细胞就能依靠细胞外高浓度的Na+离子顺着电化学梯度驱动糖和氨基酸逆着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类似的系统见表3.5。 (2)次级主动运输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In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in contrast to 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there is no direct coupling of ATP; instead, the electrochemical potential difference created by pumping ions out of the cell is used.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中性氨基酸 Na+ 真核细胞 葡萄糖 Na+ 动物细胞(肠、肾等) 乳糖 H+ E. coli等细菌 二羧酸 H+ E. coli 脯氨酸 H+ E. coli 谷氨酸 Na+ E. coli和嗜盐菌 蜜二糖 Na+ E. coli和鼠沙门氏菌 次级主动传送系统 底物 共同传递的离子 生物/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手术室规章制度33项汇编.pdf VIP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学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工作的创新-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第2020040期)-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pdf VIP
- 劳动实践(教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国通用.docx VIP
- 2024年湖北省华师一附中自主招生数学试题(d含答案).pdf VIP
- 新教科版六上科学1-2《怎样放得更大》练习题(含答案).docx VIP
- 冶金消防安全知识课件.pptx
-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2024).pptx VIP
-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ppt课件.pptx VIP
- 迅达5400综合系统介绍(2).pdf
- 新教科版六上科学知识点+练习题-1.2《怎样放得更大》.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