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秦汉会计文书制度若干问题再探讨.docVIP

[管理学]秦汉会计文书制度若干问题再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理学]秦汉会计文书制度若干问题再探讨

秦汉会计文书制度若干问题再探讨 朱德贵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摘 要] 秦汉财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能书会计”者具体负责会计管理工作。从简牍中可以看出,填制和严格地审核会计凭证是汉代会计工作的基本的环节,从凭证到报告是一个不断压缩数量、去粗取精的过程,汉简中的“月言簿”、“四时簿”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在会计管理方面,中央考核部门依据政府制定的上计律,将上计时间和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并对会计工作的业绩进行考核、审查。 [关 键 词] 秦汉 财会 文书 A Probe into the System of the Writ of Accountant in Qin and Han Dynasties Zhu-Degui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rbin, 150028 , China ) Abstract: The Accountant of Qin and Han Dynasties was very important in the life of social economy. Accountants concretely were responsible for fiscal management. From the recent archaeological documents, filling and strict Auditing were the essential joints in the course of fiscal work in Han Dynasty. There was a process of eliminating the false and retain the true and condensing figures from credence to records. All these embo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Yueyan bu and Sishibu of Han bamboo slips. In the aspects of accountant management, departments of administering fiscal work in central government definitely regulated the time and contents according to Shangji laws, and censored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f accountant work. Keywords: Qin and Han Dynasties accountant writ 学界一般认为,中式会计历经夏、商、西周三代的演进已初定形体,它展现了我国中式会计奠基时期的全貌[1](PP154-155)。特别是西周到战国时期,财会制度已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迄至汉代,财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需要专任的“能书会计治官民”(13.7)者具体负责“叁辨券”等会计管理工作[2]。我们从出土材料所见的“簿记”来考察古代财会制度的发展,无疑最具有说服力。本文仅结合文献和考古材料对秦汉会计文书作一些重新考证与辨析。 一 古代的券书分为左右两联,如秦简《法律答问》云:“‘者(诸)侯客来者,以火炎其衡厄(轭)。’炎之可(何)?当者(诸)侯不治骚马,骚马虫皆丽衡厄(轭),是以炎之。●可(何)谓“亡券而害”?●亡校券右为害。”[3](P227-228)在这里,“券”如何解释?根据《史记》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载:“秦韩之王劫于韩冯、张仪而东兵以徇服魏,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此其善于公而恶张子多资矣。”可见,这里券是索债的凭证。又,《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云:“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以责”。因此,作为经济凭证的左右券双方各执其一,具有法律约束性。“叁辨券”即三份券,如《睡虎地秦简?金布律》:“县、都官坐效、计以负赏(偿)者,已论,啬夫即以其直(值)钱分负其官长及冗吏,而人与叁辨券,以效少内,少内以收责之。其入赢者,亦官与辨券,入之。其责(债)毋敢隃(逾)岁,隃(逾)岁而弗入及不如令者,皆以律论之。”[3](P61-62)《龙岗秦简》:“于禁苑中者吏与参辨券。”(简号130)以上材料说明,县官在会计核算中有罪者,经过判决后,有关的啬夫将其应该偿还的钱数分摊给官长和群吏,每人发给一份券,以便定时向少内缴纳,“叁辨券”是现代多联经济凭证的滥觞。 从已有的简牍材料来看,秦会计记录的规定比较严格。关于供应过程核算的帐户设置问题,简牍中也有记载,我们知道,“原材料”帐户属于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