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试论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内容摘要:本文从语文教育自身性质出发,就语文的人文属性,指出当今的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乏,人文底蕴,人文价值的流失,讨论人文教育是否需要?结合当前语文教育现状,通过层层说理,论人文教育实施的好处,必要性,及如何在语文教育中很好的实施。
关键词: 语文教育 人文教育 人文 工具性
语文最大的一种性质,工具性已无人争议了,语文既作为思维的工具和载体,又作为其他科的工具,基础性最重要的工具,但语文还有一个与工具性同等重要的基础属性同样不可忽视,那就是人文性。
一、“人文”的由来和人文教育的内涵
主张“人文”一词在汉语中早已有之。《易经》中就有:“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其意思是说,天生有男有女,男刚女柔,刚柔交错,这是天文,即是自然;人据此成为一对对夫妇,又从夫妇化为家庭,而后国家,而后天下,这是人文,是文化。其中亚里士多德等人的重人性发展,培养和谐人格的教育思想。尽管不同时期,人文主义有不同的哲学思想和表现形式,但其教育宗旨始终没有变,即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人性。
社会每天都在发展,这从根本上也决定了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应该成为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东西中感受到人性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而“人文作为语文的一大基本属性,在教育的领域里,表现倡导一种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具有以下一些主张:在教育培养目标上,它主张要以个人需要为其存在的基础,使 人形成完善的人性,获得美好的精神生活;在教育内容上,它提倡学习人类传统文化遗产,认为人性的共同要素和理性的永恒价值标准在于人类文化遗产中,在学校课程开设上,重视文史哲艺等人文学科。在教育方法上,它提倡非强制的方法观,在教育方法上,侧重情意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经验的学习和感受的训练。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人性味的师生关系和学校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里展露个性,发展个性。
二、语文的现状和要求人文教育的回归
基于以上对人文性由来的认识,我们再来审视当今的语文教育。就在上世纪末,语文教育已被当今社会许多专家学者“枪林弹雨”的批评过,在他们的看法中,人文教育的缺失成为一大“罪过”,语文教育人文底蕴,人文价值的流失成为社会各界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大忧虑。
究其忧虑,我们可以直面现行教育的现状,本是充满人性之美和社会趣味的语文变成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是最大的问题。“唯理性教育模式”贯穿语文教育领域,该种模式崇拜抽象,概括、提炼,崇尚逻辑思维能力,却忽略情感,意志和审美情趣的的介入。重视将一切语文知识加以解构和量化,却忽略其他人文和艺术学科乃至自然学科与语文学科的互补性,这就使本来诗意的、审美的语文教学向“标准化”、“机械化”转向,从而导致语文课的人文精神和审美兴趣的缺乏,同时催发语文教学的僵化,和应该训练的泛滥,使最具人性化、审美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语文教育变成了一种纯技术性、近八股文式的机械训练。其负面作用越来越明显,即文学与人文学科后备人才的愈见匮乏。
今日语文课堂也反复强调人文性,但在实际的应用中,语文学科性质除了单一的工具论,在加之应试教育所迫,语文成为升学的工具,学生淡化了对语文内在的需求,忽视母语的文化特性,在这种功利性,导致学生对母语缺乏感情。我们发现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一是语文教育的片面功利性。在这种功利倾向下语文课成了政治思想教育课,一种说教,教师机械的填鸭般教导学生,根本不顾学生的感受,更不会理会学生的兴趣,因而对学生来说,无从谈其激发学生的热情,其次基础教育不正常。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受到升学压力的困扰,教师和学生都被弄得苦不堪言,语文课毫无生气,毫无笑声。大家都盯着考试在转动,三是教育关键未能根本改变。著名教授童庆炳说过:“必须从‘人’的高度定位语文教学,要通过语文教学挖掘人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和理解力。有些教师仍是工具本位的思想,照本宣科,过分强调语文课程的训练。在题海战术中求成果,对学生这个人,视而不见,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应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加强,为此语文教育要求人文教育的回归。”
三、人文教育的需要及必要性
语文教育首先要人文教育。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1996年就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抽掉人文精神,只有在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步入了排列组合文字游戏的死胡同。于漪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采用各种丰富有趣的方式,将其语文课搞得生动、有趣味,真正为学生展示才智个性创造了空间,她的课堂是充满人文气息的,贯穿了人文性。
《全日制语文义务教育新课标准》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选修六Module3 Grammar listening speaking and cultural corner.doc
- 选修第12课特征值与特征向量.ppt
- 选修7 Unit5 Reading参考学案.docx
- 选修7 Unit5定语从句精品学案 使用定语从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
- 远程教育的发展状况.docx
- 送男友的七夕情人节礼物.doc
- 连词并列句2011年中考英语.doc
- 近现代史纲要重要名词解释(最精确).doc
- 这10种女人去相亲,注定没人要.doc
- 近几年中考运动与力.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