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冯小刚:把青春献给票房
冯小刚:把青春献给票房
1976年7月28日 凌晨3点42分,中国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 电影《唐山大地震》改编自华裔女作家张翎的小说《余震》,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
从影院看完《唐山大地震》走出来,我感到口干舌燥、头部严重缺氧。全片140分钟,时间跨度32年,哭点从头贯到尾。徐帆大姐的声嘶力竭震动着观众快要决堤的眼眶,我是早早就缴械哭花了脸,甚至到片子后半部分,她声儿一高,我眼睛就跟条件反射似的往外滋水。
新冯式烙印
有记者向冯小刚发难说,你号称票房冲5亿元的《唐山大地震》不就是靠揭伤疤赚眼泪吗?冯小刚反诘道:照这样说,《辛德勒的名单》不也一样?
冯小刚果然有IQ卡,应付媒体向来有一套,这一句把记者噎得语塞不说,还捎带着把自己这部片子和斯皮尔伯格的奥斯卡金奖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归到一类去了。
不过,这类比玄乎了点儿。看罢《唐山大地震》的观众真把这两部片子放一块儿对比一下,会感到二者的区别 《辛德勒的名单》中的反思力量使这伤疤揭得让人心感沉重,而《唐山大地震》主要让人哭得稀里哗啦,哭过之后回想一下,能在脑子里留下印象的镜头或情节设计,好像不多。
除了几分钟的地震场景和从《苏菲的选择》中搬来的母亲的两难抉择这个漂亮的情节外,影片其余部分似乎更像是电视剧的表现方式,通过大量对白和演员表演调动观众情绪,而不是通过线索设置和剧情发展促使观众情绪逐渐累积到高点。
换句话说,我洒在银幕前的眼泪更多是被演员的哭泣和嘶吼逗引出来的,属于感性上的同情,不是深层的理性悲痛。
我们满心期待现如今媳妇儿熬成婆的冯导能如愿借助这部民族灾难题材的悲剧成功转型,却不料这部耗资惊人、声势浩大的《唐山大地震》又被结实的打上了冯氏标签 一件适合全民集体情感宣泄的文化消费品,而非艺术品。
电影是盲肠
不得不说,冯小刚对观众悲喜情绪的控制力已登峰造极,他能让你在影院一抹黑的两个小时里乐得像傻子,也能让你哭得像泪人儿。他最擅长给中国观众把脉,也最擅长从观众兜里掏钱。冯小刚敢说自己的大地震能捞5个亿,是因为他有这底气,人家可是中国迄今唯一一个总票房逾10亿元的中国导演。
用冯小刚自己的话说,就是你要想成功拍老百姓的马屁,就得有让他们感到片中事儿就在身边的本事。无论是《非诚勿扰》里面对股市、两岸关系、婚外恋等社会现象的调侃,还是《唐山大地震》中对母子亲情、成长悔悟等家庭伦理的刻画,都让观众觉得接地气儿。于是有人说冯小刚就是老百姓手里的一份儿晚报,甭管好看赖看,到点儿了就会去买。
电影这种东西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对大部分人来说,它就是娱乐;对我们这些电影从业者来说,它是事业;陈凯歌说,电影是他的宗教;我一电影学院的朋友说,电影是他的命。
对冯小刚来说,电影是什么呢?
冯小刚说:电影就是盲肠 老百姓生活里不是非有它不可,所以电影本身要是没点意思,引发不了情感共鸣,谁肯花钱花时间去影院捧你呢?
然而恐怕也正是这种对电影的认识态度,限制了冯小刚的转型之路。虽然功成名就的冯导现如今的创作自由度已今非昔比,他也在不断尝试喜剧之外的各个领域,但他掌控观众情绪、将自己的作品打造成流行文化商品的思维已成定势。
流行和经典之间的矛盾确实是存在的。早期的冯氏喜剧早已过时,看《非诚勿扰》这类影片只能趁热打铁。《唐山大地震》也将注定像颗流星,划过2010年夏天后逐渐销声匿迹。冯小刚把握住了电影完成市场使命的关键,却在电影艺术层面的追求上屡屡失足。
电影长征路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苛求什么。冯小刚的选择是和他的从艺道路以及他生存的年代下中国电影的业态发展息息相关的。
电影导演张建亚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段子:中国电影好比长征路上,韩三平是抬担架的队员之一,张艺谋和陈凯歌一个要往这边走,一个要往那边去,最后两个人都犯了分裂的严重错误;田壮壮是因为抢渡大渡河,攻急了,留在当地的老乡家里养伤,每天都在给老乡家的闺女讲革命胜利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的神话;何平(博客)和孙周是躲在上海租界里,喝着咖啡吃着面包,心和队伍在一起,长征就不参加了。
这支队伍中有一个人,原本是占山为王的土匪,正好长征队伍途经此地,于是加入了韩三平的担架队。没走多远正赶上肃反,拉出去就给毙了,结果执行者枪法不准没打死,大雨一浇又醒了,痴心不改,又爬起来追上了过草地的队伍。张建亚段子里这位特殊的战士,就是指冯小刚。
冯小刚的电影创作经历了中国电影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商品经济时代的转变,经历了从国有电影制片厂垄断制作到民营电影公司成为新兴电影创作力量的过程。他的个体创作与电影产业机制的变革互为镜像,电影制度的每一次变化都直接影响着他的电影创作,而冯小刚这个电影品牌无疑也是这段中国电影长征路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