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易慢性劳损.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节易慢性劳损

近年運動風氣大盛,就連以往被視為貴族玩意的高爾夫球,亦因本港及周邊地區場地增多而變得日漸普及。但港人生活忙碌,因缺乏練習導致身體柔韌度下降,故易致受傷。骨科醫生亦表示,因打高球受傷而求醫的人數正不斷上升,故市民進行高球練習時要加倍小心,避免出現勞損情況。 關節易慢性勞損    骨科醫生林國基表示,近年高爾 夫球成為本港新興潮流運動之一, 但愛好者多屬行政人員或各類專業 人士。他們因工作忙碌,多只能隔 一、兩周才練習一次,而平日又長時間留在辦公室工作,缺乏其他運動。這類被稱為「假日運動員」的族群,因平日缺乏運動伸展,關節、肌肉容易僵硬,加上打高球需要經常轉動多個關節,對關節柔韌度要求極高,故其受傷風險亦增高。此外,高球運動造成的創傷多屬於勞損性,疼痛感大多需要一段時間才浮現,故患者即使受傷,亦未必可即時察覺。 要判斷疼痛感只屬普通的腰痠背痛,或是已經受傷,可從痛楚的持續時間作評估。林醫生強調,如痛楚在打球後持續三日以上,且對生活造成困擾,即極可能已經受傷,須立即求醫。當患者察覺任何不適,亦應盡早向醫生求醫,以免因病情惡化,增加治療難度。 重複屈臂致發炎    最易與高球聯想在一起的運動創傷,非「高爾夫球肘」莫屬,其成因為揮桿時須不斷重複屈曲及旋轉前臂,令內側骨膜或肌腱勞損,引起發炎而造成疼痛。雖然高球初學者為此症高危族,但即使沒有打高球習慣的人士,亦可患上此症。林醫生解釋:「如須經常進行如打高球般容易過度使用前臂或手肘的工作,如打字員、秘書、司機,甚至打理家務的家庭主婦,也可令骨膜出現勞損發炎。」 高爾夫球肘 輕重症療方各異    林醫生表示,高球創傷多由慢性勞損引起,因此絕大多數患者,都可藉糾正姿勢、物理治療、口服止痛藥和休息,明顯改善病情。部分較嚴重的患者,則可能需要進一步對患處的壓痛點注射藥物以止緩痛楚。如以上保守治療無效,則可能要利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他解釋,以肩部旋轉肌、膝關節受傷等為例,現時的微創手術方式,只須在皮膚上開一個小切口,即可以內窺鏡進行手術,可避免如傳統開放式手術般,因創口較大,而造成明顯的手術疤痕。 預防受傷法    1. 如情況許多,應維持每周兩至三次適量高球練習,讓身體適應高球動作。    2. 即使無練習高球,每日亦應有適量伸展運動,保持關節柔韌度和肌肉力量水平。 3. 如屬初學者,建議應有教練在旁指導正確的動作,可減低錯姿引致的受傷風險。    4. 患者復康初期,應先進行肌力強化運動,好讓在休息期間鬆懈的肌力,得到恢復。 5. 不論高球年資深淺,每次練習、比賽前應作充足的熱身,勿輕視高球對身體的要求。 身體受創高危區    林醫生又指出,常見的高球運動創傷非只「高爾夫球肘」一項,身體多個部位同屬創傷高危區。    1. 頸椎:揮桿的瞬間,如頸部旋轉角度及力度過大,可造成椎間盤的軟骨、關節受壓而變形和移位。患者會感到頸椎僵硬、肩頸無法活動自如;頸、肩、背部持續疼痛及手臂麻痹。 2. 肩部:揮桿時如果肩膀肌肉力量不足、姿勢錯誤或誤擊草地,都會令肩部或背部肌肉拉傷發炎,甚至出現撕裂。患者會感到肩部劇痛,同時出現紅腫,活動能力也會嚴重受損。 3. 手腕:高球初學者如因姿勢不正確,例如過度握緊球桿、揮桿用力過猛,都可造成腕管壓力過大,形成腕管綜合症。患者因手腕的正中神經受壓,易出現間歇性手部麻痹、手指腫脹。 4. 膝關節:右撇子球手的右膝關節內側,因須長期承受旋轉扭動的壓力,易令膝關節韌帶及膝關節出現磨損。患者久站易無力腳軟,上落樓梯時膝蓋也會倍感痛楚。 5. 腰背下半部:由於球手練習擊球時,會不斷轉動腰肢,但絕大多數人腰部活動量少,腰肌肉力量不足,頻密的轉動會令後腰背下半部肌肉被拉傷,令患者出現長期的發炎疼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