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珐琅器真伪鉴别.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珐琅器真伪鉴别

珐琅器真伪鉴别一看特征珐琅器的辨识首先看特征。行内所说的真珐琅器是指明清至/view/77262.htm民国这个时期制作的珐琅器,目前市场中多见的珐琅器多为清末、民国时期民间私家作坊制作的珐琅器。明清时期/view/34801.htm宫廷御制珐琅器是极为珍贵的,皇家专用,很少流向民间。宫廷御制与民间作坊的做工是有区别的,即便是同为内廷制作,不同时期的制作工艺也不相同,器物造型、图案式样、施釉色彩、款识等,在各个时期都有着微妙的变化。众所周知,中国的珐琅器具有雹平、光、艳、雅五个优点。制作工艺是在元末明初由阿拉伯国家传入的,按不同的加工与施釉方法处理的,有錾胎珐琅、掐丝珐琅、浅浮雕珐琅和画珐琅之分。而掐丝珐琅和画珐琅的区别,是按制作时釉面图案有线与无线之分,前者是掐丝显现花纹,然后填以珐琅料,后者是涂以珐琅后,再在上面画出花纹。明代珐琅器由内廷御用监制烧造,有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两种,有纪年款识的掐丝珐琅器,仅见宣德、景泰、嘉靖、万历年号。四个时期的器形与艺术特征都比较明显,如早期多为供妇人闺阁中用的花瓶、盒、盏、香炉之类;宣德时有直颈瓶、长方盘、圆盒等器;/view/38152.htm万历时期有熏炉、盘、祭祀供器烛台、净瓶等器。四个时期的艺术特征各不相同,特别是宣德鼎盛时期的珐琅器掐丝构图严谨,釉色纯正,格调典雅;景泰年间珐琅器大量生产,又由于此时期用蓝色最为出色,故称“景泰蓝”,掐丝细润、釉色淡雅;嘉靖时期掐丝粗放,多为吉祥图案,釉色对比强烈;万历时期,掐丝粗细不匀,图案繁缛。清代珐琅器在继承明代的传统上,结合西洋画珐琅制作工艺,并有所创新。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开明君主,在宫廷中广聘西方的传教士、建筑师、艺术家等任职,并醉心于西方的珐琅器,主张吸收西方的先进文明,清康熙时期由西方/view/151449.htm传教士将画珐琅(法国始创)礼品进献给朝廷,并传授西方的画珐琅工艺。清初内廷武英殿设“珐琅作”,康熙五十七年与养心殿“造办处”合并。康熙时期的掐丝珐琅分为粗丝淡釉和匀丝浓釉,掐丝比明代细密均匀,釉色虽不及明代,但胎骨厚重坚实,器形以杯、碗、盒、盘、炉等小型器为主。乾隆时期的珐琅器制作最为繁荣,做工超过了明代。釉面多用锦地;色彩有天蓝、宝蓝等,并新创粉红、绿、黑等色;品种除炉、盒、盘、文房等器外,并出现宫廷陈设的桌椅、床榻、屏风等大型器皿。道光时期的珐琅器用黄、红、粉红做地色,做工精良、富丽华贵。清代掐丝珐琅除宫廷造办处御制外,清代末期北京民间作坊也很兴盛,并出现专营珐琅器商号。其中江苏扬州的王世雄有掐丝“珐琅王”之称。画珐琅是在铜胎上绘画珐琅的复合工艺。产生于康熙年间,兴盛于乾隆,并发展到制作珐琅彩瓷。早期的画珐琅有细孔,色调较暗,后期釉料较薄,表面平滑,画风工整、花纹图案精美生动,色泽鲜艳。其工艺在器表先涂一层白珐琅,然后绘画施彩。器里则施以淡蓝色珐琅,器底挂白釉。雍正时期珐琅彩鼻烟壶最流行,多绘以人物、花卉、山水、鸟兽、楼阁,色彩艳丽。清代/view/7340.htm广东也是画珐琅的重要产地,相对于清宫造办处画珐琅工艺注重传统手法的宫廷样式,广州民间私家作坊的画珐琅则吸收了西洋画法,出现仿欧洲风格的造型,用西方的釉料,构图繁密,线条奔放,洋溢着欧洲西洋画色彩;并盛行锦地开光人物、花卉、山水风景等;釉色鲜艳并有玻璃质光泽感。二看铜胎珐琅器的铜胎主要有两种,其中最主要的一种铜胎是锻打铜胎。其工艺是先用陶泥塑出其型,分体翻制出各部位陶范(如瓶体是分两半,壶体另分盖、嘴、把等部分),以陶范再翻铸成低熔点合金铅锡凹凸套模。古人是将熟铜,锤打成相应厚的铜叶子,近代人是采用熟铜板烧红退火,将其夹在铅锡合金凸凹模具中,冲压出来。再将分体的冲压件烧焊为一体,打磨焊缝成胎形。故我们称为锻打铜胎。另一种铜胎是錾胎,铜胎由铸造烧焊成型的,而后胎内烫松香胶固定,减地起线法錾刻图案花纹,再点蓝、烧蓝、磨光、镀金。此外,极少见的还有一种是铸胎器,该类器传世很少,且不可能成批的在世面出现。而像朋友的那几个高仿的新胎新釉的珐琅器,铸造时胎体厚且笨重。为了能将表面铸痔、砂眼等缺陷去除,需要扒去一层皮,打磨掉厚厚一层,表面才能光洁,以便于铜丝掐成图案粘于胎面,再点蓝、烧蓝。不否定这几件高仿珐琅器的是掐丝点蓝高手,丝工细腻流畅,烧蓝到位,咬蚀旧色逼真,口沿内壁、底足虽也磨光镀金,但仿制者却忽视了胎体内壁粗糙。因为一般珐琅器内壁,底足内一般要涂施浅蓝色薄釉,而该器腹内咬蚀呈古铜色,铸造的砂眼内还可以抠出白色石英砂粒,这就肯定这几件器物是新胎器。因此,如果知道珐琅器烧制原理就不难认定其为高仿器。中国的失蜡法铸造始于/view/27201.htm春秋/view/20236.htm战国时期,铸造时的内芯外模壳都是陶泥培烧,脱蜡后才浇铸铜胎,铸制缺陷往往是器内残留有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