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新)语文版八年语文上册教学课件:18 古文二则 (共23张PPT).ppt

2017-2018学年(新)语文版八年语文上册教学课件:18 古文二则 (共23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新)语文版八年语文上册教学课件:18 古文二则 (共23张PPT)

基础知识梳理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基础知识梳理 18 古文二则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课文结构 1.读生字 课文全解 作家作品 课文结构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字词盘点 课文全解 2.古今异义词 作家作品 课文结构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字词盘点 3.一词多义 课文全解 作家作品 课文结构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字词盘点 4.词类活用 课文全解 作家作品 课文结构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字词盘点 课文全解 5.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解衣欲睡(省略主语“我”) ②念无与为乐者(省略宾语“我”) (2)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 (3)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于中庭”做“步”的状语,后置)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课文结构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课文全解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的思想家、医学家。著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有《东坡全集》传世。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主题思想 课文全解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陶弘景娱情山水的思想。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课文结构 写作背景 课文全解 《答谢中书书》:作者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秀美的山川景色,传达出与自然融合并陶醉其中的愉悦,体现了酷爱自然,归隐山林的人生志趣,流露出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表现出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课文结构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课文全解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课文结构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课文全解 文言快译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课文结构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课文全解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课文结构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课文全解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课文结构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课文全解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课文结构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课文全解 字词快解 ①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②四时:四季。③歇:消散。④乱:此起彼伏。 ⑤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⑥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⑦实:确实。⑧是:这。⑨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人间。⑩康乐:这里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11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课文结构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课文全解 12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13欲:想要,准备。14户:指门。15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16念:想到。17遂:于是,就。18张怀民: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当时也被贬到黄州,寄居承天寺。19寝:睡,卧。20相与:共同,一同。21中庭:庭院中。22空明:清澈透明。23藻、荇:均为水生植物。24交横:交错纵横。25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26闲人:这里指不热衷名利、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当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有名无实,所以自称“闲人”。27耳:语气词,“罢了”。 问题探究3 问题探究1 问题探究2 《答谢中书书》一文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 作者写景虽仅用六十余字,却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其中尤以动静变幻与搭配最具匠心: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青林翠竹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竞跃为动。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生动画卷。 基础知识梳理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