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 (共53张PPT).ppt

2017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 (共53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 (共53张PPT)

今天看来,杞人的行为似乎并不能看成傻子行为,他的担忧也有可取之处,你认为呢?谈谈你的想法。 拓展思维 * 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蚊子和狮子》 冲、咬 扬长避短 胜 狮子:抓 吹、唱 骄傲自满 败 蜘蛛:粘 骄兵必败 蚊子: 蚊子: 1. 文章运用了 手法?通过 描写方法来塑造形象?  拟人   语言、动作、心理 2. 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是否相同? 不同。 前:分析自我条件后信心百 倍,吹起了进军号角。 后:炫耀自己的胜利,骄傲了。 4. 文中前后两次引用蚊子的话,而标点符号、人称却不同,为什么? 一是直接引用,后一是间接引用。 寓意: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蚊子和狮子》 1、续编寓言故事。 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饶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什么? 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 ???????????????????????????????????????????????????????????????? 2、自编寓言故事: 嘴和眼睛的对话; (提示: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想 问 笑 问 更贵 一文不值 白送 如何得到尊重? 尊重 感知课文 这个故事让你懂得什么道理? 分析情节、概括寓意 第一则: 1、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 2、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3、 … … 第二则: 1、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2、人不应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 。 3、… … 思考: 请大家比较这两则寓言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不同点: 1.情节不同。《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蚊》写了两件事。第一是蚊子和狮子的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粘住。 2.寓意不同。《赫》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是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3.表现方法不同。《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 4.表达方式不同。《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藐视强大的敌人。描写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动作。 穿井得人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概况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从井里打水洗涤 停留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到了…..的时候 翻译: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 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听到 使听见 当“被”讲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谈论 代词,这件事 翻译: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这件事很快被宋国国君听见了。 这件事 的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 派,命令 向 回答 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 劳动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