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全套精品课件 NO 7 第十二章 心境障碍.pptVIP

《精神病学》全套精品课件 NO 7 第十二章 心境障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境障碍的流行病学 据WHO统计,全球约1.2~2.0亿抑郁症患者 美国1984年终生患病率4.9% 1996年(WHO)在中国调查有20%的人有抑郁症状(7%的重型抑郁) 1982年国内12个地区心境障碍终生患病率0.076%,时点患病率为0.037%。 1992年对上述7个地区复查,心境障碍终生患病率0.083%,时点患病率为0.052%。  性别: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2-3.2。  年龄:一般心境障碍发病年龄为21-50岁。双相障碍平均发病年龄30岁,单相抑郁障碍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  婚姻:婚姻不协调抑郁症的患病率较对照组高25倍。  社会、经济状况及文化程度:低社会阶层患抑郁较高阶层的危险高两倍。  生活事件和应激:危及生命的生活事件后6个月内,抑郁症发病危险系数增加6倍。  遗传:单、双相患者一级亲属终生患病率约为15—20倍。 发病危险因素 心境障碍的发病机制 中枢神经递质及受体改变 5-羟色胺(5-HT)假说 去甲肾上腺素(NE)假说 多巴胺(DA)假说 γ-氨基丁酸(GABA)假说 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 多导睡眠图改变 脑影象改变 抑郁症的5羟色胺假说 Adapted from Hamon M. Therapie. 1995;50:505-509. 5-HT3 AMPc ? gK+? AMPc? GMPc? IP, DAG? gK+? ? 5-HT2 5-HT5 5羟色胺 色氨酸. 5羟色氨酸 firing 5-HT 5羟吲哚乙酸 - - 5-HT1A 5-HT1B/D 5-HT1 5-HT 4,6,7 5羟吲哚乙酸 5-HT 5-HT 抑郁状态: 5-HT减少, 受体上调 6-35 Stahl S M, Essential Psychopharmacology (2000) * * 心境障碍 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精神卫生科 陈宏 基本概念 情绪:受一定意识影响的一种心理状态。与 有机体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否满足有关(weather) 情感:对事物的好恶态度、道德性。受社 会关系的影响。爱国(情感)----怒火(情绪) 心境:是一种持续、微弱、不受意识控制较广 泛地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状态(climate)。  心情图表 心境障碍的描述性定义 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改变 情感高涨或低落 伴有认知和行为改变 可有精神病性症状 反复发作 间歇期完全缓解 或转为慢性 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 的一组疾病。 历 史 公元前 8世纪忧郁的临床描述 公元前 4世纪希波克拉底创用了“忧郁”描绘抑郁症 公元前1世纪 Soranus发现了抑郁和躁狂发作时的联系 1882年 德国Kahlbaum首先提出抑郁和躁狂是同一疾病的两个阶段。 1896年Kraepelin 命名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并沿用至今。 1957年 Leonhard提出单相和双相分类概念。 必须重视抑郁症的防治 WHO统计,2002年全球抑郁症患者达3.4亿,发生率为3.1%;其中重症抑郁症患者已达8,900万; 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 在全球处方量最多的10种药物中,抗抑郁药占3种; 中国的抑郁症患者估计为2,600万,且95%未得到应有的、科学合理的治疗; 抑郁症终生患病率15%; 抑郁症最终10~15%死于自杀;中国每年约25万; 抑郁症使国家GDP每年损失2~5%; 躯体 社会 个人角色 卧床天数 当前健康状况 高血压 糖尿病 心脏病 关节炎 肺病 无 Wells et al. JAMA 1989; 262; 914-919. 抑郁影响更大 抑郁影响较小 没有差别 抑郁与慢性内科疾病对日常生活影响的对比 双相障碍(双相抑郁) 对许多抑郁症患者进行评估,都发现了双相特性,抑郁症患者中有1/5的人还有明显的轻躁狂或躁狂表现。 事实上,有一半的双相障碍的患者初诊被误诊为抑郁症;多数病人在抑郁表现起病后5年内由单相变成双相障碍,有些患者发病10余年才能得到确诊。 躁狂发作(躁狂综合征) 情绪高涨(一周以上) 思维联想 加快----奔逸----“破裂” (Flight of ideas Pressure of speech ) 活动增多 认知障碍 夸大 自我评价过高 躯体症状 睡眠需求下降、食量增加、性欲亢进 急性躁狂 发病急骤、进展快、症状较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谵妄性躁狂 意识不清(定向障碍)、幻觉妄想、精神运动性兴奋——可衰竭致命 慢性躁狂 智力水平低、反应较迟钝——脑器质性疾病 躁狂发作类型 躁狂障碍的诊断标准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