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概要
现代达尔文主义对自然选择的新解释 自然选择可以理解为随机变异(突变)的非随机淘汰和保存。 当一个个体产生了有利于生存的可遗传变异,那么,决定这种变异的基因必然在群体中逐步扩散。 随着原有基因逐步被取代,新的生物类型就可能形成。 *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 主要内容(第三课时 )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达尔文 复习旧课: 1、我们看到的这些外在的性状表现叫_____型,由_______型决定。 2、假设脖子和四肢的长短是由A和a决定的,长是显性形状,则脖子长的基因型为_____,脖子短的基因型为____。 3、什么叫基因型频率?什么叫基因频率? 4、如何计算基因频率?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 表现 基因 AA或Aa aa 引入新课: 1、怎样的群体中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即不进化)? 2、实际上种群基因频率一般变化还是不变化? 3、 如果变化,受哪些因素影响?哪种因素使 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即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大群体 随机交配 没有个体迁移 没有突变 没有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不变 基因型频率不变 ! 严格地讲,在自然界中这样的群体是不存在的 实际上,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总是不断变化的,即生物总是不断进化的。 一、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 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 4、自然选择 2、迁移 3、遗传漂变 前三者都不能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故都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镀锌软管 尼龙接头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桦尺蛾 深色(S) 浅色(s) 栖息环境浅色 (个体多) (个体少) 栖息环境深色 s基因频率降低 S基因频率升高 浅色 深色 s基因频率又降低 S基因频率又升高 s基因频率95% …… S基因频率95% 19世纪中叶以前 20世纪 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性状(变异)的生物个体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并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不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和留下后代的机会小,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最终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思考:十九世纪的桦尺蛾和二十世纪的桦尺蛾基因频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是同一物种吗? 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 在自然界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物种的概念 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在自然状态能够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体。 三、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2、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东北虎 地理隔离形成虎亚种 华南虎 包括: (1)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 (2)生殖隔离: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例2、 如麻鸭(上)和孚鸭(下)都是大雁的后代,由于长期地理隔离而没有相互交配,没有基因交流,形成了生殖隔离,现在即使人为让它们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了。也就是说,它们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了。 例1、马和驴杂交产生的后代------骡不可育,马和驴有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种。 物种形成过程 种群 地理隔离 小种群 自然选择 生殖隔离 新物种 定向改变基因频率 (有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变异) 一般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的关键 3、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也叫物种形成的三环节) 1、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4点) 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小结: 3、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自然选择保留对个体生存和繁衍后代有利的变异,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突变、选择和隔离是三个基本环节 其中:________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____________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__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突变 自然选择 隔离 随堂练习: 1、1937年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了如下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这是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C、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 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D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八章 GIS软件数据工程.ppt
-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与收入分配.ppt
- 第八章 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ppt
- 第八章 人民币防伪.ppt
- 第八章 保险精算基础.ppt
- 第八章 刮削与研磨2.ppt
- 第八章 实例.ppt
- 第八章 先进制作技术.ppt
- 第八章 工程索赔与反索赔管理.ppt
- 第八章 多媒体技术基础 期末大学计算机考试复习资料必备.ppt
- 2025江浙沪居民睡眠健康小调研报告.pdf
-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docx
- 团委活动方案(拓展).docx
- 汽车智能驾驶行业深度报告:端到端与AI共振,智驾平权开启新时代.pdf
- 小核酸行业深度:技术平台和适应症不断验证,迎来销售和临床密集兑现期-华福证券-2025.3.31-65页.docx
- 医药生物行业医疗AI专题报告二多组学篇AI技术驱动精准诊断实现重要突破-25031440页.docx
- CXO行业系列报告三寒冬已过行业需求逐步回暖-25031430页.docx
- 全国租赁市场报告2025年3月_可搜索.pdf
- 玩具行业“情绪经济”专题:创新玩法+IP赋能,重新定义玩具-华鑫证券-2025.docx
- 医疗保健行业PCAB抑制剂药物深度报告抑酸药物市场空间广阔PCAB抑制剂大有可为-25.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