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行为地理学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行为地理学概要

第十二章 行为地理学 第十二章 行为地理学 第一节 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行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程、行为空间、区位选择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行为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在环境感觉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内在行为(心理行为)和外在行为(表现行为或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人类的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地理物象、物象评价和外在行为等的机制作用过程。 第一节 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第十二章 行为地理学 一、环境知觉与认知 感觉:外界环境刺激,给人类提供各种信息和资料,形成各种各样的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反映。 知觉:把各方面的感觉信息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认识,即是客观事物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 综合反映,是对地理客体的全面认识与综合解释。 认知:依赖于感觉或知觉进行推理和思考,进一步了解事物的实质。把以前已经识记过的形成感觉的刺激(即在感觉的基础上)再现于大脑的再认识。 认知过程: 感觉----------知觉----------认知 决策-------行为 第一节 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第十二章 行为地理学 二、地理物象 1.概念:是个人或集体对地理环境的直接或间接观察、体验所了解到的地理客体的思维产物。即事物通过知觉和认知过程,反映在人头脑中的形象。也就是大脑感应过的、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的图象。 地理物象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及决策形成的基础,人们对周围 的地理环境通过 直接或间接观察、体验和了解得到的具体形象。因此他是行为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第一节 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第十二章 行为地理学 2.地理物象的特点: (1) 地理物象形成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学历、经历等的不同,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地理物象是思维的产物,他以观察者自我为中心,并以其关心的重点和所出的位置来观察地理客体。因此随着年龄与知识的增加,观察重点增多,物象清晰的范围也愈扩大。 (2)地理物象的距离衰变。 观察者对进的地理客体了解的详细而具体,随着距离的增加详细程度逐渐降低,形成的地理物象就越模糊。 物象距离有三种:物理距离、时间距离(接近地理客体所需时间)、价格距离(接近地理客体所需经费)。 (3)地理物象的动态性。 不同时代,人们对地理客体认识的改变,地理物象也在改变,如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由于人们经历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不断的修改原地理客体的地理物象。 第一节 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第十二章 行为地理学 三、物象评价与行为 1.意境地图: (1)概念:又称心理图谱、构想图、智能图,指人们的大脑通过环境信息刺激而幻想出的心理图片或通过大脑回忆出的地理事物图象。 意境地图因人而已,和现实地图相比,具有不正确性和主观性,但是不同的人的意境地图具有类似性和主导核心的一致性。 意境地图是行为活动的基础,否则,一切行为就难以进行。 第一节 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第十二章 行为地理学 (2)意境地图的构成要素 1)路线。 即道路。环境移动途径形成的道路系统,是地区形成的网络。描绘意境地图往往先从道路入手,主干道路和交叉路线是全图的核心。 2)边缘。 是两个不同地区之间的线状境界。如海岸线、湖岸。描绘一个地理客体与其他客体的界线。 3)结节点。 或交接点。 街区的主要交接点及特殊事物的交接点。如出发点、终点、购物中心、办公大楼等。 4)分区。 城市内部按不同性质和用途要求可分成若干区,如工业区、中心商业区、少数民族居住区等。 5)地方性标志。 认识城市或地区的重要标记,即记忆最深刻的地方。如北京的天安门、故宫等。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