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doc

关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 人才培养? 模式 一、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文化产业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前途的朝阳产业之一,它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十六大以后,我国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重点战略的高度,“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国家、地方、行业三个层面的文化产业政策和规划陆续出台,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度骤然提高。文化产业历史性地承担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让中华文化“走出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中国在21世纪的“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的核心竞争力等重大使命。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提出有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更多更密集的政策论断和指导原则。“文化产业已经成了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热潮中,一个“瓶颈”问题却日益凸显,成为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性因素之一,那就是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人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匮乏。具体而言,一是数量少,既懂文化艺术又懂经营管理,抑或擅长项目策划、文化经纪、市场营销、资本运作的复合型人才少,尤其是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层次、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二是专业化程度低,部分经营管理人员不熟悉相关政策、法规,不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动态,不擅长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化经营;三是结构不合理,包括从业人员的行业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国家和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已意识到这一点,文化部于2004年4月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人才兴文”战略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2005年4月文化部部长助理丁伟在国家文化产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揭幕仪式上大声疾呼:文化产业人才的匮乏已经影响到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强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的科研与教学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推进器和人才培养的最佳孵化器。一是要培养从事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人才, 二是要培养具有文化创造力的创意性人才, 三是要培养能把握市场经济规律、精通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人才。 二、全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及其人才培养 2004年,教育部批准了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云南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开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05年又批准了中央财经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学院、山东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等高校和2所独立学院开办并开始招生。在这之前,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山西大学等高校,已在相关专业招收与文化产业管理有关的文化管理、文化艺术事业管理等本科专业方向。据教育部统计,目前我国开办文化产业管理及其相关专业的高校已达到69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成为近年来高校新办专业中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 开办文化产业管理类专业的院校中综合类院校占多数,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云南大学、上海大学、深圳大学、青海大学等地方综合性大学,他们依托自身特色和优势,将专业基础或方向分别倾向于宏观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等。中央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广东商学院等多学科类大学的数量较少,他们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凸显各自专业特色,将专业基础或方向定位在经济、政法等。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等为代表的艺术类院校相比较多科性大学的数量更多。艺术类院校主要以艺术管理为主。综合艺术院校以艺术学为基础,管理学为依托,经济学、法学、传播学等诸多学科渗透其中,将专业牢牢扎根于艺术教育的土壤之中,在充分发挥综合艺术院校内在优势的同时,突出该类专业与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及其产业的联系与融合,如山东艺术学院;单科类艺术院校根据自己院校单科类的教学资源和社会需要,将艺术管理专业特色化、行业化、专门化,如中央美术学院。 [FS:PAGE] 我们现有的文化产业管理类专业与学科具有较广泛的分布性,在不同高校呈现出不同面貌,形成不同特色的文化管理类学生的培养模式,以及不同的培养目标。各大高校都从各自的学科情况、师资能力等现状出发,通过不同途径,采用不同的模式,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与现状下,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文化产业管理类专业搞成千篇一律、一种模式。那样做,是无益于这一新兴专业的积极探索与健康发展的。 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以就业为导向,设计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首要任务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对所培养人才基本规格的原则规定。合理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明确教育方向,建立教育制度,确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组织和管理教育活动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办学条件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差异性。每一所大学的专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