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用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部分核心突破专题3古代诗歌鉴赏第1讲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 核心专题突破 第一部分 专题三 古代诗歌鉴赏 2017考纲精解 高频考点 《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如下: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歌。 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夯实基础,熟悉题型,掌握答题要领,科学备考。 1.要读懂诗歌,积累常见的诗歌题材、情感、意象。 2.能明确分辨重要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特征。 3.能正确辨别命题人的不同要求。如“描述”与“概括”的区别,“表达情感”与“表达的情感变化”的区别等。 4.要规范答题。如分点答题,每部分要先总述然后再具体展开;规范答题用语等。 备考策略 第1讲 鉴赏诗歌的形象 栏目导航 2年考情回顾 真题解题示范 考场答卷诊断 对点规范演练 满分技法点拨 2年考情回顾 考情总结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主要考查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分值一般为4~6分。 设问方式 ①诗歌的前×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画面)? [例](2016·全国卷乙,8),(2015·安徽卷,8)。 ②诗歌第×联写景(人)精细,请简要分析。 [例](2015·福建卷,6(1))。 审题要点 ①审答题区间。判断考察的内容是全诗(结合全诗来看),还是部分诗句(某句、某联、某片)。 ②审题干要求。明确考察的是人、景、物中的哪一种形象,审清是要简单概括还是具体分析。 解题要素 ①找形象。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 ②析手法。分析塑造形象的方法,熟练使用诗歌相关术语。 ③联标题、注释。联系标题、注释及具体诗句概括形象特征。 ④明效果。明确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⑤分条作答,准确规范。 (2016·全国卷乙)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望汉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真题解题示范 【注】 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竹轩诗兴 张 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①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① 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考场答卷诊断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答案:诗中塑造了一位悠闲、不问世事、高洁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不问世事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洁的人生志趣。 考生答案1 全诗塑造了一位闲适、不问世事的隐者形象。 问题诊断 答案太片面,且未能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考生答案2 全诗塑造了一位闲适、远离世俗、不问世事的隐者形象。可以从“柴门”“倦卧”“闲吟”等词语看出。 问题诊断 要点不全,结合诗句分析太简单随意,扣题不紧。 考生答案3 全诗塑造了一位闲适、洒脱、高雅的隐者形象。可以从“柴门”“倦卧”“闲吟”“竹”“雪”“梅”等词语看出。 问题诊断 概括全面,但结合诗句分析不够完整,特点分析与诗句具体内容结合不够紧密。 剖析矫正 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应立足诗歌内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答题思路要清晰,先概括后分析,要点齐全,分析准确。以上几种答案都存在这些方面没处理好的问题。本诗中的诗人形象要结合“柴门”“狭径”等生活环境描写,“茶碗”“篆烟”“倦卧”“闲吟”等日常生活描写,以及“竹”“雪”“梅”等意象描写来分点概括。 满分答案 形象鉴赏题攻略 一、对策指导 1.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点 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一些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所以鉴赏形象时要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的特点。而抓住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关键词语,揣摩诗人心理,概括形象特点更是一条捷径。如鉴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满分技法点拨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第三句的“问”字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官打听情况时忐忑不安的心理。再如赏析《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抓住“诗卷”“纶巾鹤氅”等对人物的描写,就能概括出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2.熟记常用术语,分析景物特点 (1)记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