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地理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综合复习专题课件
山顶 鞍部 山顶 陡崖 山顶 山谷 鞍部 山脊 山谷 丙 丁 丁 A B C D F E 甲 河 乙 河 G 100 200 100 乙 河 甲 河 A B C D E F G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四、地形剖面图 那么,如何运用等高线图绘制地形剖面图呢? 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和步骤 250 200 150 A 水平比例尺:1:50000 垂直比例尺:1:5000 B -200m -100m 0m 100m 200m 300m 300m 200m 100m 0m -100m -200m 等高线 等深线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300m -300m 第二讲 地图 认识地图 1.比例尺 2.方向 3.图例和注记 一、地图 1 地图上的比例尺 (1) 概念: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比例尺的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① 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示实地距离100千米 。 ② 数字式;例如:1 1/100000. ③ 线段式:例如: 100 100 200 300千米 0 (2 )大小 : 比较1:10000和1:20000的大小 一、地图 思考:1.两幅图的图幅大小有什么区别? 2.比例尺大小有什么区别? 3.表示的范围大小有什么区别? 4.表示内容的详略有什么区别? “做一做” 读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完成P16 “做一做”练习. 北京市地图 中国地图 表示范围大小 内容详略 比例尺大小 小 详细 大 大 简略 小 甲 乙 以上两幅图哪个的比例尺大呢 地图上的方向 1 地图上三种定向方法: 一般方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 指向标定方向: 指向标指向北方. (3) 经纬网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 纬线指示东西 北 村 庄 耕 地 耕 地 林 地 公 路 河 流 2 练习:下图中一辆汽车运动方向是红色箭头所指方向,它是由向___方向转向向______方向前进. 东北 东 三 图例和注记 2 注记 :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1 图例:地图上用来表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3.图例和注记 地面某点到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为相对高度 甲 乙 海平面 1000米 500米 1500米 地面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绝对高度,即海拔 二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00 100 100 2、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2)等高距全图一致(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陡崖除外) (4)同图中等高线疏密程度反映坡度缓陡 2、等高线的绘制 等高线地形图.exe 山 等高线稀疏 缓 坡 等高线密集 陡坡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形态特征 判读方法 等高线闭合,中间数值高,四周数值低,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小 数值从外到里逐渐增大 山峰 形态特征 判读方法 等高线闭合,中间数值低,四周数值高,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大 数值从外到里逐渐减小 盆地(洼地) 形态特征 判读方法 等高线弯曲最大处向低处凸出 凸低为高 山脊 山谷 90 形态特征 判读方法 等高线弯曲最大处向高处凸出 凸高为低 鞍部 S 形态特征 判读方法 两个山顶之间形成马鞍状的低地 两个山顶之间的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 陡崖 形态特征 判读方法 等高线重合处 几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山顶 鞍部 山脊 陡坡 看一看: 说出地形名称 缓坡 山谷 50 A B F E C D 200 150 250 100 250 300 G 解读2:图中A-G地分别属于什么地形? 巩固:地形的识别 50 A B C D 200 150 250 100 250 300 山顶 陡崖 高 低 山脊 50 A B F E C D 200 150 250 100 250 300 高 低 低 山谷 山谷 50 A B F E C D 200 150 250 100 250 300 G 鞍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地理 湘教版 必修1 3.1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ppt
- 高中历史: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PPT(岳麓版).ppt
- 高中地理--中国河流和湖泊ppt.ppt
-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辅导与检测课件:2.1 城市内部空间结.ppt
- 美术导学案概要.doc
- 美术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概要.doc
- 美术教育史讲义概要.doc
-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训练含解析.doc
- 美术学专业简介概要.ppt
- 美术知识竞赛概要.pptx
- 第二课:电化学储能的组成与基本概念.docx
- 2025年与人工智能同行报告-英敏特.docx
- 2025年转型中的中国汽车产业对技能发展和职业培训的挑战研究报告-大众汽车中山大学.docx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不同质量单位的含义和关系》教学设计.docx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常用的秤和常用的质量单位》教学设计.docx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大家都来称一称》教学设计.docx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和千米》教学设计.docx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合理安排一天的时间》教学设计.docx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与数量关系(一)》教学设计.docx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经过多长时间》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