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部民俗风情概要
1、献哈达 2、驱“鬼”仪式 3、磕头、敬酒敬茶 、铺彩绸路 4、西藏风景图片欣赏 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 献“哈达”是对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尊敬的意思。据说,藏民进了寺庙大门,先献一条哈达,然后参拜佛像,到各殿参观,随坐,到离别时,还在自己坐过的座位后边放一条哈达,表示我人虽离去,但我的心还留在这里。献“哈达”的动作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要用双手捧哈达,高举与肩平,然后再平伸向前,弯腰给对方,这时,哈达正与头顶平,这表示对对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对方以恭敬的姿态用双手平接。对尊者、长辈献哈达时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将哈达捧到座前或足下;对平辈或下属,则可以系在他们的颈上。 献哈达在西藏十分普遍,甚至人们互相通信时,也在信封内附上一条小哈达,以示祝福和问候。特别有趣的是,藏民出门时也随身带上几条哈达,以备在途中遇到久别的亲戚、朋友时使用。 信教群众到寺院朝神拜佛和拜见大活佛时都要磕头,以表示忠心和虔诚。磕头时,不论男女都要将绕在头上的发辫解开。脱下帽子(男人须将处巴套袖)。双手着地磕三次,以表示尊重和亲热。路遇长者要脱帽让路,若骑马相遇,定要下马致礼。 常见为敬青稞酒、敬酥油茶。敬酒以满杯为敬、主人先敬,客人喝酒时,先用食指沾酒向天空弹三次。祝“扎西德勒”后再喝,若客人酒量不大,经主人同意也可不喝,以表示礼节。一般敬酒,主人先请客人喝三口添三次再满杯饮干。如此主人家会很高兴。敬酥油茶也是藏家的日常礼节。敬茶时讲究长幼有序、主客有序和尊卑有序。先长辈、父母、客人和尊者,再晚辈和主人。若有客来,主人要用清水将碗洗净、揩干、用火烘干。然后再斟茶用双手捧献于客人前,客人饮用后,主人会很快添上。除非客人以手盖碗表示不能再饮为止。起先斟茶时不能将碗倒满,客人喝过一口后,主人可斟满,以表示主人大方、不吝啬。客人告辞时,茶碗里的茶不能全喝完,表示对主人的尊敬和有礼貌。 * * 按照西藏民间传统习俗,每年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都要举行驱鬼仪式。 驱鬼这天的晚餐则称为“古突”。 吃“古突”前,每人手中先拿一团湿面捏紧后揉擦各个部位,嘴里还要念叨:“呀!在新一年的十二个月三百六十五天里,我心上的苦难和身上的病痛以及一切邪气和晦气都请你带到大海的对岸。”然后把粘满疾病和晦气的面团放到装有鬼形象的破陶罐中。 这些仪式进行完毕,家庭女主人亲自掌勺为大家盛饭,当有人吃出日、月、书本和佛像等形状的食物时,人们放下手中的碗,举起酒杯唱酒歌,向他们敬酒表示吉祥祝福;有人吃出包有羊毛、石头、火种和奶制品的食物时,大家便对此评论,夸奖他的性格像羊毛一样柔软、他的意志像岩石般的坚硬、对待别人像烈火一样热情、心灵像奶酪一样纯洁;有一种称为“斯玛热果”的全身长满刺的食物,谁吃出它说明此人处处伤人,无法与人和睦相处,为此要罚酒并让他学驴叫、狗叫等。最后每人将碗中剩下的“古突”倒入送鬼的破陶罐中,还要说:“今天我让你吃饱喝足之后,让你带走家中所有邪气晦气等,你必须做到头也不回地到那遥远的地方去。”一家人在欢乐喜庆的气氛中结束这特殊的晚餐。 是迎贵宾的特等礼节。迎接高僧活佛到家中时,在门前用白粉画花边和象征永恒的拥伸图案。代替彩路表示尊重。煨桑(熏烟)和手捧香炉在门口迎接贵宾也为上等礼节,在民间婚礼中常施此礼,并增加两个背水缸少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