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写家山石涛黄山图与徽商艺术赞助-澳门艺术博物馆.pdfVIP

貌写家山石涛黄山图与徽商艺术赞助-澳门艺术博物馆.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貌写家山石涛黄山图与徽商艺术赞助-澳门艺术博物馆

豪素深心──明末清初遺民金石書畫學術研討會 ©2009 澳門藝術博物館 貌写家山:石涛《黄山图》与徽商艺术赞助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副教授 张长虹 引言 北宋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里归纳出“东南之山多 奇秀”、“西北之山多浑厚”的地域特点,又有“嵩山多好溪、华 山多好峰,衡山多好别岫,常山多好列岫,泰山特好主峰,天台 武夷、庐霍、雁荡、岷、峨、巫峡、天坛、王屋、林虑、武当, 皆天下名山巨镇,天地宝藏所出,先圣窟宅所隐,奇崛神秀,莫 可穷其要妙”1这样的论断。而皖南名山黄山兼具华山的险峻,同 时又有南方山水的秀丽,在明万历年间开山之后,很快成为一座 远近闻名的旅游名山。黄山的图像,也很快出现在地方志版画与 江南文人画家的笔下。根据邱才桢的考察,十七世纪下半叶的黄 山形象经历了从“世外山”的黄山形象到“黄山灵奇”形象的变 迁。而后者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及人文景观的凸显,表现对于黄 2 山乃至徽州区域的文化自豪感。 清初画家石涛,登山临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年轻时曾 居宣城十余载,期间曾三游黄山。中年在南京、晚年在扬州,黄 山图像仍不断出现于他的画中。而通过石涛画上题款和往来信 札,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活跃在清初艺术市场上的部分徽商的身 影。就中国艺术史的研究而言,赞助作为艺术品生产的重要因素, 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徽商作为明清时期最重要 的经济实体,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一部分人介入到艺术市场 1 参见《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年,第 498 、499 页。 2 邱才桢《十七世纪下半叶山水画中的黄山形象》,第三章第三节,中央美术学院 2005 届博士论文。 1 豪素深心──明末清初遺民金石書畫學術研討會 ©2009 澳門藝術博物館 中,并凭借雄厚的财力,左右了社会鉴赏风尚,甚至对于明清艺 术史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清初“宣城画派“、“天 都画派”及“姑孰画派”等安徽地方画派的兴起,都与徽商的支 持有关。以往的石涛研究,涉及石涛与黄山问题的有方闻《石涛 1 与黄山》 ,谈及黄山对石涛绘画风格形成的影响。高居翰《黄山 影》探讨了黄山与黄山画派风格的关系。古原宏伸《石涛的黄山 八胜册》,讨论了石涛和新安地区的关系。本章拟通过考察石涛 等清初书画家的交游关系,借助《黄山图》这一特定绘画类型, 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反观明清,尤其是清初艺术市场上徽商的活 动。 一、 黄山有家淮有室:明清《黄山图》创作的历史情境 黄山为皖南名山,石涛住宣城期间,先后曾三游黄山。据不 完全统计,石涛一生所绘《黄山图》今存世约在 20 件以上,早、 中、晚时期都有,尤以晚年为多。从画上题跋推断,石涛的《黄 山图》作品,多为应赞助人要求而作,最早的应是李驎《大涤子 传》所载,石涛游黄山时为新安太守曹鼎望所作《黄山图册》七 十二幅。据说当时太守送来“匹纸七十二幅”,要求“幅图一峰”, 石涛“笑而许之。图成,每幅各仿佛一宋元名家。而笔无定姿, 倏浓倏淡,要皆自出己意为之,神到笔随,与古人不谋而合者也。” 2 这是为徽州地方官员所作。石涛以游黄山为契机,激发了创作 灵感,是以在人求画时,会“笑而许之”。福建积翠园艺术馆藏 石涛《山水十二条屏》,作于“辛亥春仲”(1671 年),绘黄山景 色。煌煌十二大屏,如非订购,画家一般不愿轻易创作,石涛晚 年手札亦云己画不适合作屏。该屏有上款“为冠翁作”,显然也 是应新安太守曹鼎望(冠五)的要求而作。曹的二子曹玢为石涛 好友,尝同游黄山。在太守的大力揄扬下,石涛在徽州地区的影 响应该会逐渐扩大。后来他与徽商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可能也与 1. 载《论黄山诸画派文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年。 2 . 李驎《大涤子传》,载《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 131 册,北京出版社,2000 年, 第 512 页。 2 豪素深心──明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