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题目中含有哪些重要信息? 主要内容: 送 别 1、如何从雪景过渡到送别? 小结: 此诗为送别诗,却以描写边地雪景为主。诗人用浓墨重彩勾勒出一幅幅壮阔的画面,在诗人心目中,边地虽酷寒,但不觉其苦;主客离别虽依依不舍,但不觉其缠绵。其气势磅礴,精神昂扬,色彩鲜明,风格别致,不愧为边塞诗中的名篇。 * * 岑 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岑参,江陵人,天宝三年进士,天宝十三年被封摄监察御史,充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后入朝任右补缺,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作者两次出塞,从军西北十余年,熟悉边塞生活。岑参多以诗人的敏感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景象,表现边防战士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诗歌想象丰富,气势磅礴,风格瑰丽雄奇,语言变化自如,擅长七言歌行。有《岑嘉州诗集》。 解题: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天气:雪天 人物:武判官、诗人 事件:送别 从诗的题目来看,此诗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写雪景,一部分写雪中送别。请根据以上信息试将此诗分成两部分,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咏雪——漫天大雪图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别——雪中送别图 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什么联系?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诗中的风雪有什么特点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卷”写出了北风怒吼奔驰的巨大气势;“折”字写出了北风摧枯拉朽、狂暴肆虐的情态;它们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 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写出了雪花的轻柔浪漫,“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 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本来是冰雪世界,诗人却说不是北风好象是春风,一夜之间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想象神奇,比喻清新。 整个画面洁白、鲜润,有无限春意。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丽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 诗歌前四句从视觉角度写高原上疾风暴雪的情景,突出气候之奇。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珠帘”“罗幕”可见主人地位之尊贵,其取暖设施之优越可以想见。 白天穿“狐裘”,夜晚盖“锦衾”仍然感到“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这两句与前两句运用既正面描写了酷寒的军营生活,又运用反衬的手法从侧面描写了大雪的寒威。 互文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这一图景与前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现出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爱边地的特有风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动了诗的乡土之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饮归客”说明举行这次宴会是为了送武判官归京。此句紧扣诗题,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酒宴散后,送客出辕门。一个“暮”字,点明时间是在傍晚,“纷纷”极言雪之大,“冻不翻”极言天之寒。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不见”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中的风雪有什么特点 白雪:奇丽 苦寒 翰海阑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秋北京课改版语文八上第7课《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3.ppt
- 2017秋北京课改版语文八上第9课《诫外生书》课件.ppt
- 2017秋北京课改版语文八上第9课《诫外生书》课件1.ppt
- 2017秋北京课改版语文八上第9课《诫子书》课件1.ppt
-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我羡慕你,大海的勇敢的船夫》课件1.ppt
- 2017秋北京课改版语文八上第9课《诫子书》课件2.ppt
- 2017秋北京课改版语文八上第9课《诫子书》课件3.ppt
-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我羡慕你,大海的勇敢的船夫》课件2.ppt
- 2017秋北京课改版语文八上第11课《与长子受之》课件1.pptx
-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课件1.ppt
-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件3.ppt
- 2017秋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比较探究《云海》课件1.ppt
- 2017秋冀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故乡》课件1.ppt
- 2017秋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比较探究《走向虫子》课件1.ppt
- 2017秋冀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故乡》课件2.ppt
- 2017秋冀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故乡》课件3.ppt
- 2017秋冀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想北平》课件2.ppt
- 2017秋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比较探究《走向虫子》课件2.ppt
- 2017秋冀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想北平》课件3.ppt
- 2017秋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织女星和牵牛星》课件1.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