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贸类通用系列经济学课堂试验实训
商业银行代客办理结算业务,存款人可以用支票支付各项支出,这样支票就可以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所以,活期存款的增加就意味着货币流通量的增加。 因为支票可以作为货币在市面上流通,所以厂商或居民户在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以后,一般并不是取出现金,而是把所得到的贷款作为活期存款存入同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商业银行,以便随时开支票使用。所以,银行贷款的增加又意味着活期存款的增加,意味着货币流通量的增加。 如果以R代表最初存款(原始存款),D表示存款总额,r表示法定准备金率(0rl),n表示银行级数,则有以下公式: D=R[1+(1-r)+(1-r)2+(1-r)3+…+(1-r)n+…]=1/r·R (2)货币乘数。货币乘数是存款总额与最初存款的倍数。如果用d表示货币乘数,则: d=D/R 根据存款总额的计算公式,在上例中存款总额为(1/0.2)×10 000,即50 000元,所以这里的货币乘数d为1/r,即5倍。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货币乘数是每一个单位准备金变动引起的存款变化额。 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我们在举例之前做过几个假设,而假设的条件在现实中往往不能充分存在。当客户没有将所有收入存入银行体系,或者需要提取现金时,那么总有一部分现金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也就是说,出现了现金的漏损,那么我们又如何来分析货币扩张的功能呢?此外,还有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存在以及客户将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的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存在这些因素的时候,货币乘数d是如何变化的。 第一,有现金漏损时的货币乘数。现金漏损是指一部分通货流出银行系统被公众持有,那么,现金漏损额占存款总额之间存在一个比例,这一比例用k表示,叫现金漏损率。假定这一漏损率为5%,如前例,银行除了提取20%的法定准备金之外,还要保留5%的现金以应付客户提现,显然这里有25%的存款不能用来发放贷款,则活期存款的货币乘数d不是1/r,而变成: d=1/(r+k)=1/(0.2+0.05)=4 第二,存在超额准备金时的货币乘数。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从存款中留下的、除法定准备金以外的现金,用于支付客户意外的提现与借款。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我们可称作e,即超额准备金率,它对货币乘数的限制也起了一定作用。在计算的时候,我们不妨将它加入法定准备金率,假定e=15%,e+r=15%+20%=35%,如果把法定准备金率说成是35%,对计算结果是没有影响的,则: d=1/(r+k+e)=1/(0.2+0.05+0.15)=2.5 第三,当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时的货币乘数。一个企业不会只拥有活期存款账户,总会把一些暂时不用的资金从活期存款账户转入定期存款账户。从前面两个因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由于现金漏损和超额准备金完全脱离了存款创造过程,所以我们可以将k和e简单地加入分母,而定期存款则不然。中央银行规定,对于定期存款也须交纳一定的法定准备金,只不过这一准备金率低于活期存款的准备金率。定期存款也参与存款创造,但要扣除作为法定准备金的部分。假定中央银行对定期存款规定的准备金率rt为3%,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的比例t为50%,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分母中应该加上一个乘积,即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的比例乘以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则: d=1/(r+k+e+t·rt)=1/(0.2+0.05+0.15+0.5×3%)≈2.41 4.货币政策及货币政策工具 (1)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中央银行运用其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它由货币政策目标与货币政策工具组成。货币政策目标服从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政府或货币当局直接控制的、能够通过金融途径影响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而影响经济政策目标的经济手段。 2)货币政策工具。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除此之外,政府或货币当局还运用行政手段与道义劝告以影响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经济活动。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第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含义。 第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 2)再贴现率。 第一,再贴现率的含义。 第二,再贴现率的影响。 第三,再贴现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3)公开市场业务。 第一,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 第二,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 第三,实行公开市场业务需要的条件。 现实中的案例 货币政策工具倾巢出动 央行组合拳力度罕见 返回目录书页 实验二 物价和就业实验 本实验主要参考了高瑞和霍尔特1999年的课堂实验论文“Employment and Prices in a Simple Macroeconomy”的设计框架,通过让学生扮演厂商和居民,以说明实际工资和名义工资的概念,演示产出、就业、物价之间的关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