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堂及其指导者的工作.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及其指导者的工作

结论三、指导者处于中心地位  主体类型 学科一般知识 教学理论 知识 前端分析 任务设计 过程测评 教学改进 边和 指导者发起的讨论 一般讲评 5 3 1 11 2 13 84 估计问题然后讲评 5 4 3 18 0 20 教师发起的讨论 教师提问后的针对性讲授 1 0 0 2 0 10 16 探究式的平等讨论 0 0 0 0 0 3 边和 10 7 4 31 2 45 100 问题讨论 指导者处主导地位,时间占84%,很强势;教师处于被指导地位,是个接受者的角色。这样的指导,有效但不民主,束缚多数人的创造。 单位:% 课堂视野中的教师及其指导者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顾泠沅 教育就是明白之人使人明白,做教师似乎没有比这一点更高深的道理。 物理学形成学科的根在实验室,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必须扎根于中小学校,尤其是活生生的课堂。如今好教师奇缺,课堂改进速度迟缓,指导工作杂音多,教师无所适从。 本人不是教师之外的研究者,而是作为教师行列的局内人,谈谈亲身经历的改革行动中的感知与体悟。 一、教师教育中的行动学习范式 二、课堂改革凸显为学而教本质 三、教师指导者的工作备受关注 一、教师教育中的行动学习范式 1、在课堂上学做正确的事 2、推广于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培训 2002年1月-9月,在上海青浦,100多次学习、研讨,30多次个别与团体访谈,搜集150多小时录音,20节课堂录像。 1、在课堂上学做正确的事 (1)预研究试验——需求出发 3.2 2.8 36.7 35.7 21.6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A B C D E “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怎样的专业指导对教师的帮助最大?” (295份有效问卷) A. 未结合课例的纯理论指导 B. 与同事共同阅读理 论材料并相互交流 C. 课改专家与经验丰富的教 师共同指导课堂教学 D. 经验丰富的同事在教材 教法方面的指导 E. 同事之间对教学实际问题 相互切磋交流 教师需要有案例的专业引领 ● 优秀教师更需对案例作深度解读 “哪种听课、评课方式对教师帮助最大?”(295份有效问卷) 教师需要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 专家和优秀教师听自己的 课并点评 听优秀教师的课并听专家 点评 专家、优秀教师和自己合 作备课,听课、评课,研 究改进 听优秀教师的课,并结合 自己的教学实际参加讨论 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教师相 互听课讨论 ● 优秀教师常用行动回答讨论中的困惑 (2)原型经验——课堂历练 120位名师,8大类多个典型:在课堂“挣扎”中学会教学 一位语文名师 “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的原型经验(一辈子学做教师) 第一次备课——摆进自我,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 人见解准备方案 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分类处理各种文献的不同见解(我 有他有,我无他有,我有他无)后修改方案 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 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备课”  三个关注(自我经验、同行见解、学生收获)和两个反思支架(更新理念、改善行为)的课堂改革经验,无一例外是教师成长的捷径。 原行为阶段 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 新设计阶段 关注新理念、新经验的课例设计 新行为阶段 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 更新理念 反思1: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 改善行为 反思2: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 课例为载体/教师与研究者的合作平台: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 三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顾泠沅、王洁,国际教育教学大会ICET-49,香港,2004;Ruth Hayhoe评点,几千年中国传统中最精髓的东西——对行动智慧的认可,号召西方同仁为此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3)新的范式——行动反思 教师在职学习三定则 内在需求 越是扎根 鲜活经验 越是有效 行动反思 深入学科 教师怎样理解学科知识对教学十分重要,这一问题被以往的研究者忽视了,这样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是一种“缺失范式”(L.Shulman,1986)。 基点下沉 教师的“提高,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在你工作是环境中学习做正确的事情的活动”(哈佛大学 R.Elmore,2004)。 2、推广于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培训 (1)以学校为本的教师研修活动 上海市八区联合行动研究项目(2003年3月——2004年6月,329所中小学,47个调查组)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校本教研基地建设大型项目(2003年12月——2007年5月,全国84个基地区县,16所师范大学课程中心参与,召开四届工作会议) 开放区 盲区 隐藏区 未知区 开放区 知识共享模型 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