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_色素与着色剂教案课件.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__色素与着色剂教案课件

黄 山 学 院 教 案 第 11 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技能课□ 其它□ 主要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常见食品天然色素的化学结构以及基本的物理化学性质。 重点:物质颜色与结构的关系;食品中的天然色素。 难点:物质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食品贮藏加工中控制色泽的一些技术及其原理;食品着色剂的使用要求。 掌握食品色素的分类和熟悉常见食品色素的名称。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师讲授+多媒体教学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叶绿素主要可能发生那些变化,如何在食品贮藏加工中控制这些变化? 参考资料: 1、《食品化学》胡慰望 谢笔钧主编 科学出版社 1992 2、《食品化学》王璋等编 中国轻工出版社 1999 3、《食品化学》(第二版)韩雅珊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8 4、 《Food Chemistry》 Owen R. Fennema 主编,王璋等译 2003 5、Food Chemistry, Owen R. Fennema 3rd Edition, 1996 注:教师讲稿附后 第七章 色素和着色剂 本章提要 重点: 常见食品天然色素的化学结构以及基本的物理化学性质;常见食品天然色素可能在食品贮藏加工中发生的重要变化及其条件。 难点: 天然色素的护色。 7.1 概述 人肉眼观察到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吸收了可见光区(400~800nm)的某些波长的光后,透过光所呈现的颜色。即人们看到的颜色是被吸收光的互补色。 7.1.1不同波长光的颜色及其互补色 物质吸收的光 波长(nm) 相应的颜色 透过光(互补色) 400 紫 黄绿 425 蓝青 黄 450 青 橙黄 490 青绿 红 510 绿 紫 530 黄绿 紫 550 黄 青蓝 590 橙黄 青 640 红 青绿 730 紫 绿 1.发色团 在紫外或可见光区(200~800nm)具有吸收峰的基团被称为发色团,发色团均具有双键。如:-N=N-, -N=O, C=S, C=C , C=O等。 2.助色团 有些基团的吸收波段在紫外区,不可能发色,但当它们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整个分子对光的吸收向长波方向移动,这类基团被称为助色团。如:-OH, -OR, -NH2, -NHR, -NR2, -SR, -Cl, -Br 等。 助色团 波长红移(nm) -X ( Cl, Br, I ) 2~30 -OR 17~50 -SR 23~85 -NR 240~95 3.食品色素的作用 ①通过视觉给人以美感; ②决定食品质量; ③决定食品的可接受性。 7.1.2食品中的天然色素 一、天然色素的概念 即食品中固有的色素,一般是指新鲜原料中眼睛能看见的有色物质,或者本来没有颜色而能通过化学反应呈现颜色的物质。 二、食品中天然色素的分类 (一)按来源的不同 1.植物色素 如绿色(叶绿素)、橙红色(胡萝卜素)、红色或紫色(花青素)等。 2.动物色素 如肌肉中的血红素、虾、蟹表皮的类胡萝卜素等。 3.微生物色素 如红曲霉的红曲色素等。 (二)按化学结构分 1.四吡咯衍生物(或卟啉类衍生物) 如叶绿素、血红素、肌红素等。 2.异戊二烯衍生物 如类胡萝卜素、虾青素、虾红素 3.多酚衍生物 如花青素、花黄素(类黄酮)、儿茶素、单宁等。 4.酮类衍生物 红曲色素、姜黄素等。 5.醌类衍生物 虫胶色素、胭脂虫红等 (三)按溶解性质的不同 1.水溶性色素 如花青素 2.脂溶性色素 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7.2 卟啉类色素 吡咯是含有一个N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它本身在自然界里不存在,但其衍生物却普遍存在,尤其是四个吡咯环相互之间通过次甲基桥(-CH=)交替连接起来的卟啉类化合物,其母体是卟吩。 卟吩重要的衍生物如叶绿素、血红素、细胞色素、及VB12等,他们都很重要。由四个吡咯联成的环称为卟吩, 当卟吩环带有取代基时,称为卟啉类化合物。 1.叶绿素 (1)结构 叶绿素a 植醇 (1)物理性质 色泽 熔点 乙醇溶液颜色 荧光色泽 旋光性 叶绿素a 蓝黑色粉末 117~120℃ 蓝绿色 深红色 有 叶绿素b 深绿色粉末 120~130℃ 绿色或蓝绿色 红色 有 叶绿素a、b都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丙酮、氯仿苯等有机溶剂。 ( 2)叶绿素在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叶绿素在食品加工中最普遍的变化是生成脱镁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分子的中心镁原子被氢原子取代,生成暗橄榄褐色的脱镁叶绿素,加热可加快反应的进行。单用氢原子置换镁原子还不足以解释颜色急剧变化的原因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