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普度节俗的改良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闽南普度节俗的改良探究

闽南普度:“鬼”文化节俗的传承与改良探讨 【摘 要】“闽南普度”是一个曾在闽南地区流行数百年的农历七月的节俗活动,俗称“鬼节”。它以七月初一“开鬼门”登场,以七月三十“关鬼门”闭幕,时长达一个月;该节的初衷为“悲天悯人,普及鬼魂”,类似时下的“关爱弱势群体”,是个富有人情味的节日;该节俗按铺境地毯式轮流举行,民众会邻里相互宴请,走亲串戚,是情感交流的理想方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刚刚起步,因为此俗中夹杂迷信,百姓大办宴席,浪费严重,请客攀比之风甚盛的现象,为此,政府强势介入,提倡“移风易俗”、“制止普度”,倍受打压的“闽南普度”日趋没落,淡出民众生活,至今有销声敛迹之虞。 本课题以闽南普度节俗调查为样本,通过文献查询、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比了闽南部分社区、马来西亚槟城和台湾台南等地的普度节俗活动,对普度节俗的过去和现在进行了反思,我们提出了对这一传统节日改良方案: 1、发扬普度的悲天悯人,乐善好施的精神,将农历七月定为关爱弱势群体的“志愿者关怀月”, 将七月十五定为“中国感恩节”; 2、建议由社区或赞助商家举办普度广场歌会活动,改良优化“标福物”和“抢孤”等习俗,通过对“福物”的竞拍乞标,所得的善款,捐给公益事业,弘扬了乐善好施的风尚; 3、普度作为先民千年的生活方式,至今有消失之虞,从保护闽南文化的完整性角度,全面(文字、录音、影像等形式)记录普度节俗,并在适当的时候,邀约台湾、东南亚等两岸三地民众来厦门开展普度节俗交流,加强两岸三地的闽南文化认同。 【关键词】 普度? 闽南文化? 保护传承 改良 1. 研究背景 1.1课题的提出 2013年春节,我和外公聊及传统节日,从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细数到七夕、普度、中秋、重阳节、除夕。唯独“普度”很陌生,我以为是佛教中“普渡众生”的“普渡”,真不知道它还是个古老的节日。我好奇地问及“普度”,外公说,此节在唐代之前就有了,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时至今日,农村过普度的也不多了,更别说城里人了。我很诧异:方兴未艾千余年的习俗为什么竟在几十年间消失殆尽?不可思议,我决定关注它,待农历七月好好到农村体验一下。 放暑假了,石塘村刘山社的表哥相邀去他家过“普度”。这天过得飞快,真是既新奇又好吃又热闹:听到了玄乎的“普度”传说,部分村民家(我舅舅家就是)客来客往,欢声笑语,我感觉它是农民的“狂欢节”,不是春节胜似春节。听外公外婆说,爸妈小时候就是这么过的,直让我羡慕嫉妒恨啊。但村里有三分之二的家庭不过这个节了。我想,一个满载祖辈生活印迹,承载着乐善好施、互相关爱美德的传统节日,因其“鬼”节,又有铺张浪费之嫌,而可能与我们这代人擦肩而过,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可惜。在厦门博物馆、园博园杏林阁以及中山路的闽南文化节俗展示中,没有普度习俗的踪影。我不禁也为闽南节俗文化的传承担心。对此,我能做点什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普度尴尬的现状呢?于是,我决定利用暑假好好研究这个课题。 1.2普度与闽南普度 我在《辞海》中找到定义:“普度”是闽南地区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它是揉合农历七月十五曰道教中元节和佛教盂兰盆会而形成的民俗节日。它以七月初一“开鬼门”登场,以七月三十“关鬼门”闭幕,时间长达一个月。它源于中原地区的中元节和盂兰盆会,在内容与形式上传承了中原地区的民俗习惯,但在与闽南本土文化的长期磨合中,其形式和内涵发生了嬗变,形成了独具闽南特色的民俗。而地域概念的“闽南”,指的是福建省厦门、泉州、漳州三市范围。文化概念的“闽南”,指的是闽南文化圈,以闽南语系为载体,它以地域闽南为主体的,包括台湾、广东的潮汕地区以及东南亚以祖籍为闽南为主的华人华裔侨居地等。“闽南普度”的“闽南”为文化概念的“闽南”。 1.3普度的源起及历史沿革 普度起源于南北朝,先时为官方仪式。“普度”一词最初为佛教语言,系广施法力、解脱众生之意,故又有“普渡”的写法。该节日缘起佛经,正式形成是在南北朝之时,为盂兰盆会,主旨是祭祀亡亲。到了唐代,道教中元斋会异军突起,给中元节注入了道教的文化观念。自唐代以至近代,七月十五中元节,佛家做它的盂兰盆会,道门做它的中元斋会,世俗之人则祭奠自己的亡亲或孤魂野鬼,各行其是。清代,因民众集中购物祭祀而导致物品奇缺、物价飞涨,经众老者协商,由七月十五一天扩成一个月,也许,轮流普于人于鬼都有好处,此后便按铺境轮流举行,闽南称为“普度”,农历七月又被称为“鬼月”。 经过数百年的嬗变,普度已成为闽南地区混合佛教盂兰盆会、道教的中元节和闽南民间鬼神信仰而形成的民俗节日。 1.4普度分类 即公普和私普,公普是地方寺庙主持举行法会,聘请僧侣或道士普度孤魂野鬼;私普是指百姓按铺境轮流日在自家门口摆设祭品进行祭仪。公普形式接近佛教盂兰盆会,私普祭典则是道教中元节的形式。 本课题所指的普度特指私普,参与的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