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体会.docx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体会.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体会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成为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研讨和实践的热点,这一方向汇聚了不少观点和实践体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由于中高考的压力依然不小,有些老师片面的认为,提高有效性就是老师要少讲,学生要多练。戏称为“讲授短平快,练习快准狠。”甚至于有些地方由教研员老师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45分钟的一节课讲授不能超过20分,但是知识点的传授要求不能降低,要时时清、堂堂清。这样一来,一节课能达到新课改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统一发展的要求吗?能够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吗?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吗?笔者深表怀疑。结合十几年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特别是实施新课改六年来的点滴收获,我认为初中化学的有效课堂教学应该达成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培养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高中阶段的继续学习或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化学科学基础;二是要树立正确的化学观念,积累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三是逐步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为此我在实践中得出了一些体会:一、抓住培养化学科学素养这个核心1、注意讲授的科学性新课改实施后,为了降低教学难度,新编教材除了对有些知识进行了大量删减,有关概念的表述也不要求十分严谨,采取了“模糊化”处理。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性要求的弱化:科学性一直是理科教学的生命线,既然化学素养中的基础层次的“概念”不能再抠字眼或咬文嚼字地教,就应该把教学的出发点定位在中间层次的“观念”,进而带动最高层次的“理念(或思想)”的培养,即“不能教教材,而应用教材教”。于是在备课中我注重挖掘有意义的素材,不失时机的进行观念教学的尝试。比如在教“化学变化”时,我将新老教材的两种概念的表述一起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大家一起讨论差异之处。然后介绍太阳燃烧、核反应等课本并未涉及的变化类型,最终大家一致认同新教材的表述比较科学:在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经过这样处理,有利于破除狭隘的“二元论”理念,形成科学的变化观。再比如新教材中p192第10题要学生设计实验说明盐酸中那哪种微粒是石蕊变红?(此类探究题在近几年的中考卷中反复出现)这种探究的本意不错,但容易将片面的定性的结论当做合理的观念植根于学生的头脑,其实这种观念不值一驳:食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难道就没有氢离子了吗?这些溶液怎么不能使石蕊变红呢?所以这种僵化的变化观是有害的。于是在教学中我就提前引入了“氢离子浓度”这样的模糊概念,给出了定量的变化观:只有当氢离子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变色。实践表明,学生并没有难以接受,相反可以加深对变化的定量条件的理解,同时也为初高中的内容衔接做了适当的铺垫。2、发展多元思维的训练在树立正确的化学观的同时,开发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进行多种思维方式的培养,有利于初步形成较全面的理念或思想方法,有利于思维品质的提高,也是发展化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内容,有意思地引入多元化的思维方法的熏陶。比如“溶解现象”这一章中有关溶液的计算始终是个难点,我借鉴“数学建模”的思想,提出了先绘溶液组成图,再分析有关数据,从而列出合理的算式。该方法在2008年苏州市观摩课上展示,获得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有关内容成文刊于《初中教学研究》(2009年10期)。再比如“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这一章概念多、内容杂,对学生的理解、记忆、应用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师生的普遍反映是难教、难学。结合目前刚兴起的“思维导图”和“头脑风暴”理论,我在教学设计中尝试开发了“概念圈对比”、“反应关联图”、“酸、碱、盐的通性(头脑风暴图)”以及“微观粒子反应观”等图式方法,使枯燥、单一的板书形式变得具象、生动起来。课后学生普遍反映容易接受。除了上述归纳思想的培训外,我还结合有关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辩证法的教育和树立质疑、批判的思想。比如,石灰石能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吗?浓硫酸的稀释不能用称量的方法吗?金属和难溶性盐不能发生置换反应吗?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教与学》2008年24期)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用酒精灯加热合适吗?(研究成果发表在《实验仪器与教学》2009年10期)等等。在习题课的专题教学中,我还注重多种解题思想的训练,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进步。二、围绕实验探究这个主线展开毋庸置疑,化学实验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促进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改更是突出了实验的地位,教学的主线应该围绕实验探究展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老教师不仅仍然沿用“黑板实验”代替“真实实验”这种陋习,仍然用“纸笔探究”替代“实验探究”外,有些青年教师更是异化为将能做的实验用视频或课件播放的形式展示一下,美其名曰“让学生看的更清楚”!好在我校生源基础较好,课改的推进没有人为干扰。于是我在教改中真正做到了以下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