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打一场高科技选战
美国未来总统们的“Web 2.0商数”,决定了他们的“钱途”和“前途”。
金钱和政治通吃,互联网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即将到来之际正显露出非同一般的威力。也许我们真的应该相信《纽约日报》的博客评论:“2008年,决定总统大选结果的关键因素不是谁更懂政治,而是谁更懂网络。”那么按照这个逻辑,新总统一定是盛产草根领袖的民主党阵营中的一员,也许是克林顿的老婆希拉里,也许是赖斯的老乡黑人议员巴拉克#8226;奥巴马,而当2007年第一季总统初选结果揭晓后,呼声最高的竞选者恰恰正是这两位符合草根标准的民主党候选人。显然在世界是平的,全民都上网的大环境下,以精英和上层自居的共和党候选人们的“Web 2.0商数”的确逊色很多,无论是所得助选募款数额还是民意支持率,共和党的表现都过于1.0式的落伍,虽然仅仅是第一季后短暂的落后,但政治家们的2.0思维正在左右着他们的权力生涯,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游戏规则都在改变着,也许还包括谁当总统。
YouTube大选开战
不久前,YouTube网站上一段恶搞希拉里的神秘的竞选广告《不一样的竞选》十分火爆,不到一周的时间点击率很快就超过了200万次。事实上这个广告本身并没有多少创意,完全是翻拍自苹果公司1984年的电脑产品广告和借用美国作家乔治#8226;奥威尔的政治讽刺小说《1984年》中的思想。在视频中,被丑化为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希拉里在一个黑白电视大屏幕中对一群神情呆滞木讷的听众发表演说,一个身穿奥巴马支持者背心的女运动员抡起一把大锤,奋力砸向大屏幕,希拉里演说的电视画面瞬间被打烂,然后视频中出现这样一行字幕:“你会看到2008年为何不会像1984年那样。”除了动作和神态可圈可点外,这则短片的创意实在不敢让人恭维,但效果却相当不错,奥巴马的支持率直线攀升,无论是助选捐款数额还是外界对他的胜率评估指数都几乎与希拉里持平。
利用互联网拉票早在上届总统大选时就已经出现了。4年前议员霍华德#8226;迪恩就曾利用网络宣传为竞选筹集了大量的资金,虽然最终落败,但这一方法已被证实行之有效。对于普通人来讲,短片很容易让人猜想是一起政治阴谋,是奥巴马的竞选班子打压竞争对手的小伎俩。但奥巴马坚决否认与该视频有任何关系,而表面上吃了大亏的希拉里也出奇的沉默,聪明的人不难看出,整件事的最大受益者要数民主党阵营,在人气上压过共和党,无论谁胜出,都是民主党的胜利。
如今的互联网与4年前大选时相比,变化之大,影响之广,简直不可同日而语。4年前,像YouTube、MySpace、Twitter、Wikis等2.0网站要么刚刚起步,要么还未诞生,全民参与不过是一种概念,并未引起过多的重视。现在可不同了,互联网的影响力已经关系到了社会、经济、政治,甚至是每位候选者的命运。“技术改变政治”的口号从来没有像如今这样响亮过,就在数周前,包括Google的CEO施密特、希拉里的幕僚彼得#8226;道渥、纽约时报的托马斯#8226;弗里德曼等精英在内的成百上千的网站CEO、政客、博客、记者和技术专家参加了在曼哈顿举办的“个人民主论坛”,他们目的只有一个,找出“互联网是如何改变政治”的答案。
几年前,当看到竞选者和政客都在想方设法的利用互联网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时,弗里德曼曾不怀好意的评价道,“他们的努力通常是以失败告终,因为99%的政客都是官僚主义,他们根本不理解互联网的内涵。”现在一切都在改变,没有人敢忽视互联网的影响力,网络竞选(e-Campaign)已成为美国政界的热门词汇,每个参选者背后的策划班子都明白,互联网对于政治也许并没有外界所说的那么举足轻重,但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能否有效的利用互联网为竞选者增加筹码,将成为赢得2008年大选的关键因素之一。“网络传播已被列为竞选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布什的智囊之一,共和党阵营媒体顾问迈克#8226;卡耐尔说。
从去年开始,关于政治话题和目的的网络广告、博客、论坛铺天盖地的涌向互联网,而随着YouTube在4月初正式宣布以2008年大选官方合作视频网站的身份为竞选者开通个人视频版块“2008,由你选择”(YouChoose’08)后,一场围绕着YouTube的网络竞选大戏就此拉开帷幕。不到一个月时间,像民主党人希拉里#8226;克林顿、巴拉克#8226;奥巴马、约翰#8226;爱德华兹和比尔#8226;理查森,以及共和党人约翰#8226;麦凯恩、米特#8226;罗姆尼和鲁迪#8226;朱利亚尼等十多位热门候选人都已经与YouTube签约,将自己的演讲、访谈、聚会等视频上传至网上与众人共享,甚至包括自己的个人看法和生活细节。在这个版块中,任何YouTube的用户都可以与未来的总统交流,而由于互联网的公开性,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