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引道沉陷的处理方案的对比分析.doc

桥头引道沉陷的处理方案的对比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桥头引道处理方案的对比分析 山东某高速公路沿线软土层分布范围较广,且厚度较大,其设计沿线有许多桥梁,为适应桥梁的变形要求,以免产生过大的差异沉降和桥头跳车现象,必须对桥梁两端的软土进行处理。本文对某一桥头软基用粉喷桩和砂桩处理作对比,比较哪种方案更具可行性。 1. 此桥头路堤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土样编号 取土深度 天然 含水量 天然 容重 孔隙比 压缩 模量 固结 系数 塑性 指数 液限 塑限 室内 室外 h w r e m % g/ - MPa - % %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1.5 1.8-1.95 3.0-3.15 4.0-4.15 5.0-5.15 6.0-6.15 7.0-7.15 8.0-8.15 10.0-10.15 10.65-10.95 32.8 30.91 49.59 36.1 27.59 26.68 27.55 30.04 22.65 23.38 1.89 1.72 1.90 1.91 1.85 1.97 1.88 0.882 1.357 0.929 0.787 0.856 0.740 0.862 4.8 2.7 3.7 5.1 5.0 5.8 8.3 1.79 1.48 3.72 2.73 4.23 4.53 3.55 21.2 24.6 36.7 17.2 7.0 29.7 10.6 19.7 14.8 18.0 49.2 49.1 69.2 42.8 34.2 54.7 35.0 47.2 39.8 45.0 28.0 24.5 32.5 25.6 27.2 25.0 24.4 27.5 25.0 27.0 表1-1 此桥头的物理力学指标 地基钻孔柱状分布见表1-2。 孔位 K135+627 稳定水位埋深 1 .50m 地层编号 地质 年代 层底 深度 (m) 分层 厚度(m) 柱状 图1:100 岩性描述 状态 ① 2.00 2.00 低液限粘土(CL):黑色;黑褐色 软塑 ② 3.80 1.80 淤泥质高液限粘奴(CL):黑色、土质不均,夹细砂层,混草叶 软塑 ③ 4.80 1.00 低液限粘土(CL):灰色、土质不均、夹细砂 软塑 ④ 5.80 1.00 低液限粉土(ML):灰色、土质不均、混草叶 ⑤ 7.00 1.20 高液限粘土(CH):灰黑色 硬塑 ⑥ 7.80 0.80 低液限粘土(CH):灰绿色 硬塑 ⑦ 9.80 2.00 低液限粘土(CL):灰绿色、土质不均, 夹泥岩风化碎块(残积层) 硬塑 ⑧ 11.0 1.20 泥岩:灰绿色,全风化-强风化 硬塑 表1-2 地基钻孔柱状分布 2.桥头引道处理的必要性 2.1桥头引道台阶的危害性 (1.)影响交通安全 桥头引道沉陷产生的台阶会引起桥头跳车,将对车速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车速在60-80km/h或4cm以上的台阶,此时,对车速影响及危害最大。轻则影响司机和乘客的舒适度,甚至严重时会发生交通事故。 (2.)加大养护费用,降低道路使用质量。 我国高等级公路的修建每公里造价在几百万至几千万以上,建成后要维持良好的使用状态,应对桥梁两端产生的台阶进行及时地维修和养护。不断地维修养护不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也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样,既增加车辆的行驶时间,加大了油耗,同时对车辆本身及路面和桥涵结构均会产生较大冲击及破坏。 桥头台阶产生的主要原因 产生桥头跳车台阶的主要原因有: (1)地基强度不同 桥涵、通道与路基大都是同年平行施工的,桥涵是刚性体,其地基强度一般都有较高的要求,并进行加固处理,沉降较小或不沉降(岩石地基)。而台后填方段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从而使桥台和台后填方产生差异沉降变形,以致形成台阶。 (2)设计不周 设计人员有时对施工过程如何便于碾压考虑不周,对于填料的要求不严格,台背排水考虑欠佳。桥涵结构物两端的路堤,由于过水、跨线或通道的要求,一般填土都较高,低的3m左右,高的可达10m或更高,除了过水的桥涵两侧路堤往往受水浸淹,地基条件也较差,设计上对路基断面结构和边坡防护上有所考虑外,其他多数情况对高路堤设计上并无特别的要求,如压实度等指标均与一般路堤无异。但由于路堤较高,在填筑以后受到自重和行车荷载的作用,路堤填土必然要产生竖向变形值。 (3)台后填料不当 施工时对桥台台后的回填土未能慎重考虑,施工人员用料不当、控制不严,未能达到设计要求。但需特别指出,施工不良比材料不良更易造成构造物台后填料的下沉. (4)台后压实不足 施工时工期工序安排不当,以致桥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