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已结束的战争走不出的迷宫-浙江大学个人主页
传媒新论
84 2014.4
已结束的“战争” 走不出的“迷宫”
——“SARS十年”纪念报道中的隐喻运用与媒体记忆
□ 李红涛
【本文提要】 本文针对报纸和新闻杂志刊发的SARS纪念报道展开批判隐喻分析,检视新闻媒体如何运
用隐喻来重述历史,建立过去和当下的相关性,将“纪念日”转变为对当下发声的话语契机。研究发现,
在SARS十周年纪念报道中,除了运用“战争”隐喻来重述历史,新闻媒体还诉之于“转折点”隐喻和“分
水岭”隐喻,由此建立个体化叙事,展开对相关制度的反思。在根本意义上,新闻媒体对隐喻的选择
和阐释方向取决于叙事目的和意识形态立场。
【关键词】 SARS纪念报道 隐喻 叙事目的 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 G212
13年3月至4月,上海、江苏等地爆发 隐喻分析的方法探讨隐喻在纪念报道中的作用。
20H7N9禽流感疫情,全国范围出现数十 结合媒体记忆的理论资源,笔者关注的核心问
例确诊病例,其中若干病例死亡。在新闻媒体对 题是,在SARS纪念报道中,存在着哪些基本
H7N9的报道中,公众、新闻记者和官方都频频 的隐喻?新闻媒体如何运用隐喻重述历史、探
把眼前的疫情与十年前“肆虐”中国的另一场疫 讨SARS的遗产?这些隐喻在媒体记忆建构中
情——非典(SARS)联系起来。 具有哪些话语功能?
借助H7N9、雾霾(2013年初,钟南山称“雾
一、 概念隐喻与媒体话语
霾比非典更可怕”,引发媒体广泛报道)等当下
事件或议题,SARS又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之 以他物之名名此物,是为隐喻。隐喻不仅
中。不过,作为“历史类比”的SARS,更多 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的是倚重这场疾病或社会危机留在人们脑海中 中,莱考夫(Lakoff)与约翰逊(Johnson)强调,“我
的“烙印”。它只能唤起、更新人们的记忆,却 们借以展开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究其本
不能强化或更改这些记忆。与这类昙花一现的 质,基本都是隐喻式的”。①隐喻无处不在,比
“历史并置”相比,新闻媒体在SARS十周年之 如我们常用的“爱情是一场旅行”、“辩论就是战
际刊登的纪念报道则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本。 斗”或“时间就是金钱”。隐喻的核心也不在于
本文聚焦报纸的纪念报道和新闻杂志的纪念专 语言,而在于我们如何运用某一个心智域(mental
号,从“覆辙”这一隐喻延伸出去,运用批判 domain)来概念化另一个心智域,其中前者被称
作者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
年项目“为了忘却的纪念:南京大屠杀集体记忆的建构与传播”的资助,课题号:
11YJC860023。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白红义博士对此文的撰写帮助良多,特此
致谢。
传媒新论
2014.4 85
为始源域(source domain)(比如“旅行”/“战 杂志所代表的科学话语。作者发现,二者都借
斗”/“金钱”),后者被称为目标域(target 用“批量生产/复制”这一隐喻来形容“克隆”,
domain)(“爱情”/“辩论”/“时间”)。在此 但《泰晤士报》将其视为“低劣的复制品”,而
意义上,隐喻即是“概念系统中跨域的绘图过程” 《自然》杂志则强调它们是“有用的产品”。此
(cross-domain mapping in the conceptual system), 外,由于新闻媒体调用的隐喻往往与更为广阔的
而“隐喻表达”则是这一概念化过程在语言层面 文化迷思和解释框架相契合,《泰晤士报》将克
的落实和呈现。② 隆羊比作“弗兰肯斯坦的怪物”(Frankenstein’s
在概念和认知层面,隐喻(无论是习以为 monster)——即毁灭创造者的怪物,而《自然》
常的隐喻,还是新的隐喻)帮助我们界定现实。 则将之看作科学进步的象征。⑧ 与之类似,奈里
由于隐喻总是用某一概念来描绘另一概念的特 其(Nerlich)等人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天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广告策划2009年1.DOC
- 天融信TOPSEC解决方案-至顶网.DOC
- 大陆互联网金融与支付创新-下.PDF
- 失去民意支持的统一大发论及其改善方案.PDF
- 奕阳教育研究院青年学者研究资助项目计划书.DOC
- 如何使用电脑处理古今文字的衔接以小篆为例-文献处理试验室.PDF
- 如何将中国的基础研究推动上去-科学与社会.PDF
- 如何查找一个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资料.DOC
- 如何查找资料和文献调研.PDF
- 如何说课-中华中学.PPT
- 液压故障诊断技术.ppt
- 生活需要法律(3).ppt
-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流程 PPT.ppt
- 第01讲 实数及其运算(练习)(解析版).docx
- 4.2 整式的加法与减法(第3课时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docx
- 精品解析:2025年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中考一模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 4.2 整式的加法与减法(第3课时 整式的加减)(分层作业)【解析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docx
- 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浙江卷)-语文(全解全析).docx
- 第01讲 实数及其运算(练习)(原卷版).docx
- 第02讲 整式与因式分解(练习)(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