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 第九单元  溶液 复习课
                    4.过氧乙酸是一种消毒剂。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某医疗小组分队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环境进行消毒。 (1)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填最简单整数比)。 (2)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600 kg。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________kg。 (3)配制的主要步骤是计算、量取、________。 【解析】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 6∶1∶12;根据稀释溶液时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为x,则有600 kg×0.5%=x×15%,x=20 kg;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 答案:(1)6∶1∶12 (2)20 (3)稀释 阶段复习课 第 九 单 元 一、溶液 【答案速填】 一、①均一 ②稳定 ③溶质 ④溶剂 ⑤100 g溶剂 ⑥饱和状态 二、溶液浓度的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速填】 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托盘天平 ③烧杯   ④量筒   ⑤计算   ⑥称量   ⑦溶解   ⑧装瓶贮存 主题一  溶液 【主题训练1】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溶液浓稀与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对于溶解度很小的物质,其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A说法错误;不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但该溶液还可能溶解其他的溶质,B说法错误;有些物质如氢氧化钙或气体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说法错误;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热,比如氢氧化钠,有的吸热,比如硝酸铵,D说法正确。 【主题训练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5℃时,a、b的溶解度均为20 g B.加水或升温均可使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将30℃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分别向100 g水中加入20 g a和b,升温至30℃,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解析】选D。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15℃时,a、b的溶解度均为20 g,故A正确;B、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加水或升温均可使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C、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将30℃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没有晶体析出,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正确;D、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向100 g水中加入20 g b,升温至30℃,所得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关键点拨】 1.溶液的特征:均一性和稳定性。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判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2)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 (3)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 (4)确定如何通过改变温度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5)确定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真题体验】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泥沙   C.蔗糖   D.植物油 【解析】选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A错;泥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B错;蔗糖易溶于水,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植物油不能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故D错。 2.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蔗糖              D.食盐 【解析】选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蔗糖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 3.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不是浓溶液 B.碘酒的溶质是酒精 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D.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mg,表示该温度下100 g饱和溶液中含有该物质mg 【解析】选A。常温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较小,其饱和溶液是稀溶液;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透明的混合物;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 g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某种溶质的质量,不是100 g溶液中含有该物质的质量。 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a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a2℃时仍是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件 9.2 一元一次不等式(共14张PPT).ppt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自然环境第2课时(共17张PPT).pptx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件 9.2 一元一次不等式(共35张PPT).ppt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件(共40张PPT).ppt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16部编)下册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同步练习.doc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共28张PPT).pptx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16部编)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同步练习.doc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16部编)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doc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共24张PPT).pptx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16部编)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doc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 9.2.1 课题2 溶解度.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9.3 课题3 溶液的浓度.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金属活动顺序复习课件14张】 (共14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9.2.2 课题2 溶解度.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复习课件17张】 (共17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几种重要的金属和合金课件24张】 (共24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第八单元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课件 (共28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 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课件 (共15张PPT).pptx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课件 (共30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共21张PPT).ppt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