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第六单元   课题3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共38张PPT)
                    8.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溶液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D 9.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 	(1)有人认为,两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			(填序号)。 	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它们都有毒 	C.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D.它们都能溶于水  	(2)也有人认为,二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给出一条支持他的理由:													。 C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一氧化碳可以燃烧 (3)其实,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过程: ①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 								; ②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 								。 10.(2016呼和浩特)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煤燃烧时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如图6-3-9是北方家庭中冬天常用的煤炉,A、B、C处分别发生不同的主要反应。 	请写出A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C处观察到淡蓝色火焰,原因是 							。 一氧化碳燃烧产生了淡蓝色火焰 11.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氧化为CO2,示意图如图6-3-10所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A.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B.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氧原子数不发生变化 12.对如图6-3-11实验的分析说明不正确的是(      ) B A.该实验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该实验说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该实验说明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需要加热 D.该实验可以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同时又可以充分利用能源 13.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依次通过A、B、C、D四种物质时都有反应发生:    (1)指出下列几处发生的现象: B处							, C处							, 点燃处			。 黑色物质变为红色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蓝色火焰 (2)写出A、B、C、D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									; B									; C									; D									。 14.碳和碳的部分化合物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6-3-12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		。 (2)在物质的分类中,X属于		(填字母)。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CO2 B、C (3)写出该图转化关系中有CO2参加的一个化合反应和有CO2生成的一个分解反应: 								, 								。 15.(2016绥化)某同学用如图6-3-13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在完成气密性检査后加入药品,并已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1)填写表格中的空白内容: 石灰水沿右侧 导气管进入E 红色粉末 变为黑色 一氧化碳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												。 CO进入D装置不会逸散到空气中 不需要,未反应的 1.CO的物理性质 	CO是一种	色、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无 无 2.CO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纯净的一氧化碳在空气中能燃烧,发出		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毒性: 	CO极易与血液中的			结合,从而使			不能很好地与		结合,造成体内缺氧。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注意室内通风,防止CO中毒。 蓝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O2 (3)还原性:CO还原CuO 现象:							。 结论:							。(用方程式表示)。 黑色的粉末逐渐变红,澄清的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注:①要先通入纯净的CO,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防止加热时CO和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②尾气(由于CO能污染空气)不能直接排放。 处理方法:可以点燃;可用气球收集;可用排水法收集后点燃;也可直接通到盛氧化铜的玻璃管的下方点燃,作为热源。 ③CO要“早出晚归”,酒精灯要“迟到早退”。 3.CO的用途: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时用作还原剂,如高炉冶炼赤铁矿的化学方程式为  									。 例1   实验目的决定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反映实验目的。符合如图6-3-7装置的设计意图的是(       ) D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利用能源; ③说明CO氧化后的产物是CO2; ④有效地防止空气污染。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由图形可知: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7.2.1燃料和热量.doc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7.1.2灭火器和易燃物及易爆物的安全知识.doc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6.2.2实验室制取CO2.doc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7.2.2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doc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7.1.1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doc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测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22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1溶液的形成课件17张 (共17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2物质的溶解课件15张 (共15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1溶液的形成课件29张 (共29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作业课件:10.1.2酸的化学性质(共12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第六单元 课题1 第2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共35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共46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第六单元 课题3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共39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第四单元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共33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压 电阻专题训练习题及其答案.doc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共38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第四单元 课题2 水的净化 (共51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第四单元 课题4 第2课时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共28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检测题 (共29张PPT).ppt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