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二 第七单元 第3课 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27张.ppt

人教版选修二 第七单元 第3课 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27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选修二 第七单元 第3课 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27张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3课 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课程标准: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前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斗争的史实,认识其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意义。 第3课 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1927-1945年 无产阶级 农民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 对象? 形式: 武装斗争 和平斗争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日本侵略者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背景***(1927-1945) 1.“宁汉合流” (“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2.日本侵华(1931-1945)——民族危机深重 一、国民党的独裁统治(1927-1945) 1.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主要特征: 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相互结合和渗透; 2.国民党独裁统治的表现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年秋,宁汉合流后的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1928年8月,蒋介石打出“以党治国”的旗号,实行国民党独裁统治。其表现:建立特务组织;制定反动法令。 1936年,国民政府用宪法的形式确立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戴笠 杜月笙 特务搜捕嫌疑分子 (2)抗日战争时期 ①1939年确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 ②以“中统”和“军统”为代表的特务组织专门从事迫害共产党员和民主人士的罪恶活动。 (2)抗日战争时期 ①1939年确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 ②以“中统”和“军统”为代表的特务组织专门从事迫害共产党员和民主人士的罪恶活动。 ③强化保甲制度,与一党专政、特务统治相结合; ④ 武汉失守后,国民政府政策重心的转变与“皖南事变”的发生; 皖南事变概况 背景:国民党抗战表现出动摇性,反共投降倾向明显,开始执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 时间:1941年1月。 地点:安徽泾县云岭茂林地区。 经过: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遭国民党的袭击;新四军大部分牺牲,军长叶挺谈判被扣押。 叶挺 叶挺在狱中写的《囚歌》手迹 1941年1月18日 《新华日报》登载的周恩来的题诗 【探究延伸】 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的原因 (1)从日本方面看: 1938年秋抗战进人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战略方针,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把进攻矛头指向敌后抗日根据地。这样,正面战场的压力大大减轻; (2)从英美方面看: 为推动日本去侵略苏联,谋求与日本妥协,极力对国民政府进行劝降活动; (3)从中国方面看: 中共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一天天发展壮大,使蒋介石坐卧不安。于是,蒋介石集团从其阶级本性出发,执行了一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 各方态度 (1)中共:坚决回击,重建新四军;公布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的阴谋; (2)民主人士:在香港发起抗议运动; (3)国际社会:苏联、英、美反对蒋介石的行为; (4)为反抗国民党的压迫,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 宋庆龄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1927-1945) 1.民主人士(民族资产阶级) (1)表现:①抗议运动 ②要求与共产党合作 ③成立民主党派——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941,重庆;1944年改称中国民主同盟) (2)影响:民主力量发展壮大 2.共产党(无产阶级、农民等) (1)武装斗争:1927-1936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建立革命根据地;土地改革;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反围剿;长征等) (2)和平斗争:1937-1945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1)政权建设:“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实行“精兵减政”,提高效能,减轻人民负担; (2)经济建设: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开展大生产运动; (3)思想: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 1941年晋西北解放区群众参加政权选举 抗日根据地政权中实行“三三制”原则。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中,增加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就是一例。 二、延安的民主政治建设(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尝试) 1.措施 (1)陕甘宁边区政府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2)1939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地参与宪政运动,并成立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 (3)1940年3月,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三制”原则。实行“二三制”原则.建立“三三制”政权。 实行三三制政策,并不是共产党放弃领导,相反,只有共产党员不超过三分之一,使多数的非党人员接受党的政策,才叫做党的领导。 ——林伯渠 如何正确认识“三三制”原则? 三三制 (1)背景: 1940年,抗日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局面 (2)目的:巩固政权,渡过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