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自主理清课文行文脉络、概括中国诗的特点,把握全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比较、归纳、概括中国诗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对中国诗歌的浓厚兴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全文大意。 教学难点:对文中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概括中国诗的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学过《咬文嚼字》和《说木叶》,《咬文嚼字》中举了很多古人推敲诗歌语言的例子,说明语言文字总是和情感相关联的。《说木叶》则谈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启示我们注意把握诗歌中的传统意象的内涵。都和中国诗歌有所关联。知人论世 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代表作是 无论他的小说或散文,都具有(意味深长,引人入胜)的特点。 著作: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 《人.兽.鬼》短篇小说集; 《围城》长篇小说; 《谈艺录》诗话; 《管锥编》文论; 《七缀集》文论集。 拓展激发阅读兴趣: 《围城》中的经典语句: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据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的文化界名人到中国往往要了却两个心愿,一个是要见识一下中国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再一个就是要见识一下闻名世界的学贯东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可见钱老先生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荣誉,他被称为“文化大家”。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问:我是中国教授钱钟书,你们是美国人,我给各位讲中国诗,大家最想知道什么?(教学预设:生:中国诗有什么特点。生:中国诗和美国诗有什么不同。) 三、导引自学1、问:各位“美国人”的疑问正是钱先生要给大家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这篇讲演稿的主要内容。问:钱先生是从中国诗与外国诗比较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诗的特征的。追问:你是从文章的哪个语段看出来的? :文章第一段结尾:这个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比较法是人们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特点的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如果对这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大谈特谈中国诗的各种特点,很显然会使人一头雾水,难以理解,所以本文,钱钟书先生也是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解析中外诗歌的异同的。 第一段:交代了论诗的根本立场-----比较文学。(单独作为一部分) 6、问:最后一段讲了什么?(关键句) 总结: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独立作为一部分) 7、教师:通过我们的梳理,我们发现文章虽然篇幅较长,但层次很清楚。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比较文学。 第二部分(第2---7段) 论述中国诗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8段),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四、合作探究,微观分析: 1、第一部分:怎样理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学生讨论后明确: 作者认为,谈中国诗要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就是说,谈起中国诗,眼中要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因为只读中国诗的人,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A.第二部分:既然作者是用比较的方法,请同学们带着以下两个问题自读课文第二部分,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合作探究,完成下表。 思考:①、中国诗和外国诗有何异同?作者是怎样论述的?(主要采用了比较和比喻的方式) ②、通过比较,归纳、概括中囯诗的特点。 指导方法:带着问题,边读边圈点勾画,抓住关键词句,筛选信息,划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话语,带有“中国诗”字眼的句子是关键句。? (教学预设:大多数学生可以找出以下句子:①中国诗是早熟的;②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 ;③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性;④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个别学生可以找出⑤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C.引导学生 中国诗 外国诗 中国诗的特点 发展 形式 技巧 风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